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2078
大小:15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09
《宜城市光电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宜城市光电产业发展规划宜城市招商局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一、光电产业现状(一)光电产业简介(二)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ED产业现状二、项目投资地概况(一)襄阳市市情简介(二)宜城市市情简介1、人力环境2、交通运输3、基础设施(1)电力资源(2)水力资源(3)天然气资源(4)供油方面三、产业发展规划(一)发展目标1、总目标2、发展重点(二)产业政策1、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2、宜城出台的优惠政策(三)园区规划四、附件(图)一、光电产业现状(一)、光电产业简介光电产业,是随着光电技术的兴起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产业。根据美国光
2、电产业发展协会(OIDA)的定义,光电(Optoelectronics)是指光子学和电子学的交集领域,这个交集产生的技术就是光电技术。根据国内外科技和产业界的一般看法,光电产业可划分为九类行业,即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输入/输出、光存储、光通信、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光电周边产品(主要是光电产品专用制造设备等)。光电产业作为新兴集成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性高、发展速度快、渗透性强、应用范围广、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这些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LED和光伏技术的开发运用。《中国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
3、年)》显示,以平板显示和LED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光电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从光电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上来看,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东一中”两带的产业布局,即西起成都、东至合肥的光电产业“中部产业带”,以及北起大连,南至珠海的光电产业“东部产业带”。未来,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演变趋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产业配套环境较好的内地城市,将最先承接到光电产业的转移;地方政府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产业汇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二)湖北省、襄阳
4、市、宜城市LED产业现状湖北省现有LED企业40多家。知名企业有:1、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大功率芯片实现量产的龙头厂家。无论是光效,还是出货量均居国内同行首位,市场占有率超过20%。2、武汉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华灿光电是国内领先的LED芯片供应商。作为“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以GaN基蓝、绿光系列产品为主的高质量LED外延材料与芯片。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成熟的生产工艺,产品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多个重点项目。3、中美合资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留美归
5、国知名专家团队创立、中美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的专业从事照明用LED大功率芯片和户内外显示屏用LED蓝绿光芯片制造的高科技企业。4、卓灵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是卓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与襄阳市政府合资成立的,以LED照明应用产品与智能控制模块为产研重心,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注册资金1亿元。所辖卓灵科技园选址于湖北深圳(襄阳)工业园,占地约375亩,第一期投资5亿元,第二期计划投资10亿元。2010年,卓灵科技与台湾鑫源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其大陆地区唯一合作
6、伙伴。鑫源盛是以多项散热专利技术见长的LED灯制造商,LED技术走在行业前列。宜城现有LED企业两家,一是正在建设的襄阳广义绿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LED节能灯具及电动车快速充电器,总投资6.5亿元。二是湖北荣万佳照明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节能灯灯具项目,该项目已于2011年投产。另有两家光伏企业。二、项目投资地概况(一)襄阳市市情简介襄阳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地带,汉水中游。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为中国历来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阳系襄州、樊城两城合
7、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洲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城墙始建于汉,自唐至清多次修整,现基本完好。襄阳文物资源丰富,园林较多,城西的隆中山为“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发生地。襄阳是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秦巴经济走廊,地理位置“得中独厚”,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铁路和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城市。襄阳以其独特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成为国际、东南沿海经济辐射和产业转
8、移的重点承接阵地,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襄阳产业特色鲜明,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现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机构合理、实力强劲的经济发展体系和商贸大流通格局,形成了以汽车、电力、能源、航空、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和军工等聚集度高、综合配套能力强,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工业体系,成为长江中上游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内的经济中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