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

ID:1233265

大小:214.8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09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_第1页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_第2页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_第3页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_第4页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_理论与实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4年第2期3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南京财经大学210003)内容提要:城市与商品流通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城市的产生源自商品交换,交易效率提高导致了城市形成,由密度经济所引起的交易效率是城市规模合理化的标准。城市的发展促使了简单商品流通向发达商品流通的发展,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流通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实行“流通先导”战略将是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根本道路。关键词:城市化商品流通密度经济流通产业城市化政策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背景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一个地理概念。与居住分散、产出稀少的农村相比,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因

2、而也聚集了更大的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正因为如此,城市自从它一开始出现起,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般认为,最早的城市产生于5000年前,是三次社会分工的产物,以农业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造就了“城”,以传统手工业和商业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产生了“市”,于是就形成了古代城市。其演进过程可以概括为:农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城市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伴随着农业革命而发生的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和活跃,交换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加上交换在时间上的经常化和地点上的固定化,导致原始集市的出现。而商人的出现和商

3、业的产生,使集市固定化,进而演变为城市。正如马克思所说“: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马克思,1974,中译本,第24—25页)。城市的出现正是社会分工所带来的结果。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与交换、流通的发展的确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对这一关系的研究,一般是从分工的角度论证城市的形成以及城市化对贸易和商品流通的作用。城市化加剧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脱节,从而强化了商品流通在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协调作用。巴顿(K.J.Button,1984)认为,农业和商业是城市形成的两条主要线索。哈里斯(C.

4、D.Harris,1943)在他的著名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中,列出了零售商业城市、批发商业城市、运输业城市等以流通活动为主要指标的城市类型。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聚集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许学强,1997)。阿瑟·奥沙利文(A.O’Sullivan)进一步明确指出“:城市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个人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地区间贸易变得有利可图,所以地区间贸易促进了市场城市的发展。生产上的内部规模经济使工厂生产商品比个人生产效率更高,所以工厂生产商

5、品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在生产和市场销售上的规模经济促3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流通革命与中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化研究”(批准号01BJY070)的部分研究成果。75©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晏维龙等: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使公司聚集在城市里,这种群聚性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奥沙利文,2000)。杨小凯则运用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建立了对分工、交换与城市的形成进行分析的数学模型(杨小凯,1998)。根据聚

6、集经济对流通费用节约的原理,区位理论揭示了城市化和商品流通的内在关系。与杜能(V.Tunen,1826)的农业区位理论不同,韦伯(A.Weber,1909)的工业区位理论认为,有三个基本因素影响工业位置的选择:交通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聚集与分散的经济性。其中,聚集的经济性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节约和收入或效用的增加。反之,如果要素的空间集中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成本增加和收入或效用减少,则称为聚集的不经济。聚集的经济与不经济又被称为聚集效应,该理论已成为说明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理。克里斯塔勒(W.Christa

7、ller,1933)从贸易角度提出了中心区位理论来解释城市增长的原因。与此相类似,廖什(A.Losch,1940)提出了中心市场理论。奥沙利文(2000)不仅将聚集经济原理用于分析工业的聚集,而且也用于对商业聚集的分析。他认为,在市场营销中也同样存在着聚集化经济效应“,如果一个零售商的销售额会随着其他零售商的靠近而上升,那么就出现了购物的外在性。市场营销中的这种聚集化经济效应造成了零售商的聚集行为。”奥沙利文的这一理论将城市化与流通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为流通业在城市的聚集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运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