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ID:1229906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上传者:U-4626
《红楼梦》读书笔记_第1页
《红楼梦》读书笔记_第2页
《红楼梦》读书笔记_第3页
资源描述:

《《红楼梦》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红楼梦》读书笔记张翔《红楼梦》,又称《石头记》,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下,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的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林黛玉之美,更表现在她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一曲《葬花词》道尽了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怜。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但最令人叹息的还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纵使大观园,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说是万恶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再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其实细想起来,薛宝钗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宝黛的爱情源自太虚幻境中的木石前盟,但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这只能存在两颗真诚的心间,双方的爱情没有任何的承诺和物质保障;而宝钗的爱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是建立在世俗的物质基础和家族利益上的爱情,但也是造成他们悲剧性结尾的原因。在《红楼梦》里,爱情是宿命的,爱情本身就是悲剧,是人的悲剧,是人的世界的悲剧。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只不过是两种悲剧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都是理想追求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多以软弱无知或刁钻放荡的不光彩想象出现。在这些作品里,女性不是祸根便是陪衬。《红楼梦》出现了,她对女性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与众各别、聪慧美丽的古代女子形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女性,有形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但我觉得《红楼梦》最成功的还是她的语言描写。就拿这其中最富创造性、性格格外鲜明的王熙凤来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道出了她的巧言令色。又如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似乎只是讨好黛玉,赞扬她美丽、有风度。可机关算尽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如此简单,事实上,她是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这段话不过几十字,却是八面玲珑,亏得独具匠心的曹雪芹,用这几十字让虚伪圆滑、深谋远虑的凤辣子跃然纸上,这真称得上精彩绝伦的语言描写。 另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生活的逻辑来表现人物,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正处在微妙的阶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对比。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看来,刘姥姥无意中既已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读罢<<红楼梦>>,从那个压抑的封建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在读时的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并且有能力去战胜他,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