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

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

ID:1222729

大小:784.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8

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_第1页
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_第2页
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_第3页
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_第4页
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於死亡的奥秘与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封面故事想「死」:關於死亡的奧祕與真理作者▌魏連嶽邁向死亡的人生:死亡神學二十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MartinHeidegger)曾說:人是「向死亡存在」(seinzumtode)的此在者。」1彷彿人若不是為了死而活著,2至少也是向著死而活著。死亡替生命注入了悲觀及恐懼的成分。不論我們的人生多麼健康快樂、豐富精彩,仍然朝向最虛空幽暗的死亡邁進。最終,死亡必奪走生命一切的光彩,這樣的事實永不改變,死亡的力量也永不止息。死亡絕對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卻也是每個人都無法解決的困難,因為活著的人,沒有死的經驗,不可能會有關於死亡的答

2、案;而死去的人,雖然經驗豐富,卻有口難言,無法告訴我們答案。人們既然無法進入「死亡之域」進行探索,死亡就永遠是個奧祕。年長者不會比年輕人更瞭解死亡,而死亡專家也不會比外行人更不怕死。面對死亡,眾人都像嬰孩般的無知、無助。我們可以忽略死亡、不予理會,但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遇到它,可能就是明天,或者明年。因而,每個人都無可避免需要認真思考死亡的問題。面對死亡時,人們往往認為生命已經抵達終點,前頭不再有出路,生命到此「自然」的結束。為此,大多數談論死亡的書籍都有一種傾向,告訴人們「(生、老、病)死乃是自然現象」,進而勸人以平常心看待、並接受死亡的

3、事實。不過那些書籍似乎忽略了這個事實:死亡僅會在生命中出現一次;一旦出現,就會暴力般將生命本身剝奪,從此失去了自己,落入永恆的黑暗、孤寂與滅絕。當死亡發生時,不要說死者自己,就連死者身邊還活著的家人(未亡人),從此也因經驗到巨大的「失落」,而不能再正常地過生活。對於這個不尋常、無法承受且絕無僅有的「施暴於生命」的死亡事件,人們如何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呢?2016/3、4月號11封面故事勸人們以平常心看待死亡、自然的接受死亡,進而樂觀自在的擁抱死亡,其實是當代「主流死亡觀」對我們施加的一種「死亡意識」(型態);它甚至是一種集體催眠術。事實

4、上,面對死亡,沒有任何生命能夠完全不反抗或不掙扎,只要還有氣力,總會奮力一搏。直到斷氣之前,生命總是會替自己尋找出路,動物如此,人更是如此。此外,生命既是與死亡格格不入,且「互為死敵」(因為兩者乃非此即彼,僅有其中一者能存在於人身上),那麼他如何能自然的去面對或接受死亡呢?若果真能自然面對,為何大多數人在死亡將至時,總是希望還能有出路,或是懷有某種「超越死亡」的盼望呢?即便死囚在赴刑場的前夕,只要他腦海裡稍稍閃過關於「將來」(hereafter)的念頭,也會嘗試在臨終前誠心懺悔,祈求得到上天的寬恕。勸人們以平常心去看待死亡、自然的接受死

5、亡,進而樂觀自在的擁抱死亡,其實是當代「主流死亡觀」對我們施加的一種「死亡意識(型態)」,它甚至是一種集體催眠術,還經常以一種「高格調」死亡觀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樣的死亡觀讓人們在面對死亡時,產生一種怪異的強迫症,強迫自己接受生命本身「不能」(自然)接受且「不應」(自然)接受的事實。而某些當代的心理學及宗教也順應潮流,推波助瀾地成為幫兇,勸導人要安心或安然「受死」。然而,我們若接受這類的死亡觀,就等於強迫自己去將死亡—這「生命的死敵」—融入我們的生命,讓它「不自然」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在本質上,假如這種死亡觀不是病態的,至少也

6、不自然、不合乎生命邏輯與常態,儘管在宣傳上或表面上,它呈現出「異常」的高雅與寧靜。對於那些無法認同上述這類當代主流死亡觀的人們,以及那些在面對死亡時仍懷著「活下去」的盼望,且願意尋找生命出路的人們,「死亡神學」企盼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提供另一種「死亡觀」(更正確的說,是另一種「生命觀」),並且是一種能在根本上克服死亡的論點。生命的覺醒:現在進行式(事)的「死」無庸置疑,「思考死亡」(想「死」)是檢驗與修正自己死亡觀的起點與必要途徑。許多人(包括基督徒)只看到死亡的負面意義,經常過於強化它剝奪生命的力量,卻未注意到它也正面地喚起我們的「生存

7、意識」,以及對生命積極的覺醒。然而,這並不是說,死亡有一種「良善」的力量;而是說,死亡的確能誘發一些威嚇性的效果,成為生存的助力;我稱這類的效果為「死亡的反效果」,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死亡存在的正面「副作用」。這也意謂,死亡與生命兩者間的互動,並非在臨近死亡的人生末期才出現,只要一個人能從死亡問題中領悟些許存在的意義(換句話說,當「死亡的反效果」已經對那個人產生了些許影響2016/3、4月號12封面故事死亡喚起人們對活著的「不必然性」之關注與尊敬,繼而也燃起他們對生命的熱情,那沉寂已久的「『活著』意識」也才在此時真正覺醒。力),那麼互動就已

8、然發生。畢竟,生命尋求意義的力量是驚人的,真正飢渴慕「義」的生命,不會放過從死亡中汲取存在的養分。事實上,一旦我們開始將死亡視為探索存在意義的對象,就容易活得更積極、更有智慧,且意圖活出更高價值。的確,人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