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工分离工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31*1)1、化工分离过程按照被分离物系的性状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传质分离过程根据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控制分离两大类。2、吸附全过程包括外扩散、内扩散、吸附、脱附和反应等五个过程,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体系性质、操作条件和两相组成。3、常用的极性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有机树脂等几种,非极性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和炭分子筛,目前选择性最好的是吸附树脂。4、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有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复合型离子交换树脂等几类(按活性基团性质),大孔型的树脂主要是用于吸附和分离纯化。具
2、有解盐能力的树脂是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5、进行反渗透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压差和半透膜;而进行电渗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直流电场和离子交换膜。6、超临界流体具有近似于液体的密度与溶解能力和近似于气体的粘度与扩散性能。7,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8.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按粒径不同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和大分子的膜分离操作。9,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10,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
3、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11,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12,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13,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能力)和类似气体的(扩散能力)。14,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15,物理吸附一般为(多层)吸附。16,化学吸附一般为(单层)吸附。17,化学吸附选择性( 强)。18,物理吸附选择性( 不强)19,吸附负荷曲线是以(距床层入口的距离)横坐标绘制而成。20,吸附负荷曲线是以(吸附剂中吸附质的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而成。21,吸附负荷曲线是分析(吸附剂 )得到的。22,透过曲线是以(时间)横坐标绘制而成。23,透过曲
4、线是以(流出物中吸附剂的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而成。24,透过曲线是分析(流出物)得到的。25,透过曲线与吸附负荷曲线是(镜面对称)相似关系。26,膜组件的种类:折叠式组件,管式膜组件,板框式膜组件,螺旋卷式膜组件,毛细管式膜组件,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由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容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称为膜组件。27,分子蒸馏设备:静止式分子蒸馏器,降膜式分子蒸馏设备,离心式分子蒸馏器,多级式分子蒸馏装置.28,液膜分离法:液膜分离法又称液膜萃取法,是一种以液膜为分离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29液膜组成:液膜通常由溶剂(水和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
5、,添加剂(如载体)制成.30,液膜分离的操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制备液膜,液膜萃取,澄清分离,破乳。二、名词解释(3*5)1,吸附平衡:吸附剂与流体充分接触后吸附剂中的吸附质浓度与流动相中吸附质的浓度均维持恒定,实质是吸附速率等于脱附速率.2,离子交换剂: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物质称为离子交换剂。3,交换容量:一般指单位质量的干树脂所能交换的离子的当量数或摩尔数。4,反渗透:借助半透膜对溶液中溶质的截留作用,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差的推动力下,使溶剂渗透通过半透膜,达到溶液脱盐的目的。5,速率传质分离过程:依据被分离组分在均相中的传递速率差异而进行分离的。6,平衡分离:依据被分离混合物
6、各组分在不互溶的两相平衡分配组成不等的原理进行分离的过程。7,吸附等温曲线: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8,工作交换容量:指树脂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可利用的交换能力。9,超滤: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将溶液中大于膜孔的大分子溶质截留,使这些溶质与溶剂及小分子组分分离的膜过程。10,微滤:利用微孔膜孔径的大小,在压差为推动力下,将滤液中大于膜孔径的微粒,细菌以及悬浮物质等截留下来,达到除去滤液中微粒与澄清溶液的目的。11,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的性能实现混合物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12,超临界流体:指物质处于其临
7、界温度和临界压强以上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的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13,分子蒸馏:又称短程蒸馏,是在高真空(一般为10的负四次方帕数量级)下进行的一种蒸馏过程。14,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特定成分,以达到某种分离目的的一种化工新技术。15,电渗析:指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荷电离子选择性地定向迁移透过离子交换膜并得以去除的一种膜分离技术。16,萃取剂的选择性:加溶剂时的相对挥发度与未加溶剂时的相对挥发度的比值。17,半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