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2199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8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观潮》这篇课文是描写钱塘江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郎读、默读,以朗读代替教师讲述,在读中感悟、体会、想象画面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大自然独特景观。新课标指出: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有利于指导学生写作。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以及各种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作者抓住景观特点进行描述的写作方法。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的关系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在注重新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以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以重点句子理解全文,真正让学生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景象。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真相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奇妙的自然现象。而这一篇文章又是描写钱塘江大自然奇妙景象的经典之作。是写景观文章的典范。课文着重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海面雷霆聚,江心
3、瀑布横”的奇特景观。作者先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然后介绍潮来前江面的特点、人们的心情,接着写潮来时大吵发出的声音和大潮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的气势以及人们看到大潮时的沸腾情绪。使人产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总体印象。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表达中多处运用妙喻更使大潮景观形象逼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用词生动简练,描写景观奇特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优美的语言当中充分体现作者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而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
4、人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篇课文词语生动优美,因此必须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查字典自学生词,扫清阅读障碍;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风光片、资料等,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文中优美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观特点描写的方法。二、过程方法目标“从中心句入手”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先采用观图读文,读文再观图的方法,以图为主,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三、情感目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山
5、河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的景象。教学流程示意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四、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五、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六、 拓展延伸,小练笔。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江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哪些诗句,了解哪些钱
6、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展示钱塘江大潮图片。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钱塘江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感受这一奇观吧。指导学生看图片,观看大潮景观。然后齐读课文《观潮》感知大潮的壮观。2、提出读书要求: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表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和优美的词句。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生字、词语,讨论交流。学生快速浏览,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7、三、自主学习,识字解词。1、出示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2、教师讲述重点词语,(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2)指导难写字。“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3)理解词语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的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3、总结这部分的学法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能力。 四、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文章哪句话概括课文全文的内容?2、钱塘江大潮问什么被称为天下
8、奇观呢?指导学生郎读第二段。3、学生读第三段找出描写大潮来时的声音、潮形,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巨大以及人们的惊喜。让学生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潮声潮形?找同学谈读后的感受。指导学生观察图中图片,齐读第三段。4学生回答所提问题。1、(第一句即第一段)2、a、只见东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