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59777
大小:1.33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3
《全国婚恋调查报告(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GFHFKKHJKGHLH;KJKLHLKLKHKLHKLHLJK目录一、调查背景1二、调查设计2三、调查对象31.性别构成52.年龄构成63.学历构成74.婚姻状况85.城乡构成9四、调查结果101.男公务员、女教师在择偶人群中人气最高102.女性在择偶时追求经济实力,男性追求外貌143.男性的择偶压力源自于女性对男性经济上的要求154.女性的择偶压力源自于男性对女性年龄的要求165.农村女性最佳结婚年龄20~24岁,男性28~30岁176.男性要找与自己收入差不多的女性,女性要找收入高的男性207.隐婚——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
2、象218.超过两成的男性在择偶中很自卑239.女性更愿意嫁给成熟男2410.约2.6亿中国人在为择偶而忙碌2511.多数单身人士需要接受多种形式的婚恋指导与援助2612.未婚女性更难以接受婚前财产公证2713.多数人认为结婚应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超三成人主张男性为结婚买单2814.人们普遍认为养家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3015.AA制逐渐被接受,男性相对更愿意AA制3116.近九成人认为夫妻双方应共同承担家务劳动3217.80、85后更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而与恋人分手3318.80、85后相对于70、75后更加不认同“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
3、离婚”34FGKJGLLKGLGJHJGKJGJJGJGHJGJGJKHGFHFKKHJKGHLH;KJKLHLKLKHKLHKLHLJK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2010年伴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电视相亲节目火爆荧屏,当代人的婚恋观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已达779.2万对。2009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212.2万对,比2008年增加113.9万对,增长10.4%;粗结婚率为9.1‰,比2008年上升0.8个千分点。其中2009年20~
4、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7.0%,25~29岁占34.1%,30~34岁占10.7%,35~39岁占6.0%,40岁以上占12.2%。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131万对。2009年全国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46.8万对(含民政部门登记离婚180.2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6.6万对),比2008年增加19.9万对,增长8.8%,粗离婚率为1.85‰,比上年增加0.14个千分点。从近5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7.65%。(注:粗结(离)婚率计算方法:结婚(离婚)对数除以当期人口平均数。)图
5、1表12001~2009年结婚率与离婚率(单位:‰)指标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结婚率6.306.106.306.656.307.197.508.279.10离婚率0.980.901.051.281.371.461.591.711.85为了从当下多元化的婚恋状态中,提炼出当代人婚恋观的现状、婚恋观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百合网联合推出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
6、供依据。FGKJGLLKGLGJHJGKJGJJGJGHJGJGJKHGFHFKKHJKGHLH;KJKLHLKLKHKLHKLHLJK一、调查设计依据社会性别理论、刺激-价值-角色理论,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坚持科学设计、紧跟社会热点,以求准确客观地反映当代人的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等。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Gender)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如本(GagleRubin)于1976年提出的。社会性别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
7、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刺激-价值-角色理论:根据伯纳德.默斯坦(BernardMurstein,1987)的刺激-价值-角色(stimulus-value-role)
8、理论,对于一个新伴侣,有三类信息影响着关系的发展。Ø刺激——最初遇见的时候,他们对彼此的吸引主要基于“刺激”信息,包括年龄、外表的吸引力等明显的特征。Ø价值——在“价值”阶段,吸引取决于态度和信仰上的相似,人们开始了解他们是否喜欢同样的食物、电影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