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

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

ID:11606478

大小:24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2

上传者:zhaojunhui
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_第1页
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_第2页
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_第3页
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_第4页
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毕设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题目: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摘要: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简称SDN)技术分离了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为研发网络新应用和未来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综述了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发展现状,首先总结了逻辑控制和数据转发分离架构的研究背景,并介绍了其关键组件和研究进展,包括OpenFlow交换机、控制器和SDN技术,然后从4个方面分析了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结合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在校园网、数据中心以及面向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趋势。关键字:OpenFlow;未来互联网;控制器;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基于Openflow的SDN随着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应用类型的不断丰富,因特网作为社会基础设施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管控能力日趋减弱。尤其作为网络核心的路由器,承载功能不断扩展,如分组过滤、区分服务、多播、服务质量(QoS)、流量工程等,路由器最初定义的“哑的、简单的”数据转发单元已经变得臃肿不堪。从路由器当前主要厂商的发展趋势来看,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依然是其主要研发目标。而出于自身技术和市场占有率考虑,路由器只能通过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interface,简称CLI)等方式对外开放少量功能,研究人员难以在真实的网络中实验和部署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技术。当前网络中所大量部署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延续现有的网络体系结构[1]。为了解决现有TCP/IP体系结构面临的诸多难题,世界各国已经大规模开展未来互联网的研究,如美国的GENI[2]、欧盟的FIRE[3]、日本的JGN2plus[4]和我国的SOFIA[5]等。研究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首先考虑的是网络核心设备路由器的重新设计和部署,允许用户自行定义路由器功能模块,实现适应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新型协议功能。目前,可编程虚拟化路由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而设计的开放性和可控性将决定其设计思想是否可以得到长远的发展。OpenFlow[1]技术概念最早由斯坦福大学的NickMcKeown教授提出,是斯坦福大学CleanSlate计划资助的一个开放式协议标准,后成为GENI计划的子项目。OpenFlow 将控制功能从网络设备中分离出来,在网络设备上维护流表(flowtable)结构,数据分组按照流表进行转发,而流表的生成、维护、配置则由中央控制器来管理。OpenFlow的流表结构将网络处理层次扁平化,使得网络数据的处理满足细粒度的处理要求。在这种控制转发分离架构下,网络的逻辑控制功能和高层策略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灵活地进行动态管理和配置,可在不影响传统网络正常流量的情况下,在现有的网络中实现和部署新型网络架构。OpenFlow最初是为校园网络研究人员设计其创新网络架构提供真实的实验平台,随后,McKeown等研究者开始推广SDN概念,并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SDN将网络配置平面从嵌入式结点中独立出来,以开放软件模式的控制平面替代了传统基于系统嵌入的控制平面,由软件驱动的中央控制结点来自动化控制整个网络。OpenFlow初步实现了SDN的原型设计思想,推动了SDN技术的快速发展,简化了网络的配置模式,增加了网络控制权的开放性,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需求,也是目前SDN最通用的实现方式。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通过软件平台来打造弹性化的可控互联网,在给网络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1.SDN研究背景:逻辑控制和数据转发分离传统因特网把控制逻辑和数据转发紧耦合在网络设备上,导致网络控制平面管理的复杂化,也使得网络控制层面新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很难直接部署在现有网络上,灵活性和扩展性很难适应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控制转发分离架构提出由专有设备来部署高层策略,网络设备在高层策略指导下进行数据转发,减少了网络设备承载的诸多复杂功能,提高了网络新技术和新协议实现和部署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逻辑控制和数据转发分离的这种管控思想是SDN技术的研究基础,前期已经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关注,典型工作包括ForCES[6]、4D架构[7]、RCP[8]、SANE[9]和Ethane[10]。IETF的ForCES(forwardingandcontrolelementseparation)基于开放可编程思想的网络体系结构,将网络元素分为控制件(controlelement,简称CE)和转发件(forwardingelement,简称FE),用ForCES协议来实现各部件的协同和交互,以提高网络的可管可控功能,增强网络部署的灵活性和有效性。ForCES虽然已经提交了多项RFC标准草案,但主要研究工作在于理论创新和功能建模,并没有面向真实网络的部署和实践。针对当前网络的逻辑决策平面和分布式的硬件设备结合过紧的问题,Greenberg等人重新设计了互联网控制和管理结构,提出了4D(decision,dissemination,discovery,data)的体系架构。在4D架构下,决策平面通过全局网络视图作出网络控制决策,并直接下发到数据平面;分发平面在决策平面和路由器之间建立可靠的通信通道;发现平面负责发现网络中的物理组件,并为决策平面提供构建网络视图的基本信息;数据平面则实现数据转发功能。这种架构有助于实现健壮、安全的网络,便于对异构网络进行有效管理。RCP(routingcontrolplatform)是Caesar等人提出的基于AS结构的逻辑中央平台,它针对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nternalbordergatewayprotocol,简称iBGP)扩展性不强和容易造成协议不稳定、路由回路等缺点,部署路由控制服务器集中收集路由信息和AS内部拓扑结构信息,为AS范围内的路由器做出BGP路由决策。RCP通过实现的原型系统验证了控制转发分离架构的可行性,相比于4D 架构的设计思想,RCP仅实现了BGP路由决策的集中管控,它在逻辑控制平面功能上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SANE和Ethane是Casado等主要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提出的面向企业网的管理架构。SANE主要面向企业网的安全管理,它在链路层和IP层之间定义了一个可以管理所有连接的保护层,所有路由和接入控制决策都通过这个保护层由一台逻辑中央服务器控制。SANE以4D架构为设计原则,由于主要面向企业网,因此其重点在于安全控制,还没有实现复杂的路由决策,同时没有经过大规模测试,实际部署还比较困难。Ethane在SANE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扩展,将安全管理策略添加到网络管理当中,扩充了中央控制器的管理功能,实现了更细粒度的流表转发策略。在Ethane网络中,中央控制器和Ethane交换机是两个主要部件。中央控制器实现网络主机认证、IP分配和产生交换机流表等基本功能,是整个网络的控制决策层。Ethane交换机根据控制器部署的流表进行报文转发,是一个简单的、哑的数据转发单元。Ethane实现了OpenFlow交换机和中央控制器的大部分功能,奠定了OpenFlow的技术基础。针对目前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Casado重新总结了分组交换网络硬件的设计思想。现有路由器包含了报文转发决策的功能,复杂性太高,导致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够。因此,应当简化硬件转发功能,用软件来实现转发决策。硬件和软件之间应该相互独立,硬件只需缓存这些决策,而专注于报文的转发。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交互和速度匹配需要考虑实际的硬件性能和网络流量的大小,报文处理在硬件中的匹配率将影响到软件的实际性能。这种软硬件功能分离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软件层来做决策和硬件层控制分组转发的设计思路。从以上相关文献可以看出,逻辑控制和数据转发分离架构的设计思想简化了网络管理和配置操作,实现了高层控制逻辑的健壮性,有利于异构网络的融合和创新应用的部署。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出,这种架构目前还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逻辑控制平面的功能集中化和可扩展性问题、逻辑决策的实时响应和一致性问题、逻辑控制单元的失效引发的容错和恢复机制问题,都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研究。而在实际应用方面,这些控制转发分离架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上,或者通过小范围的实验部署进行测试,缺乏支持复杂网管功能以及较大规模网络的部署经验,因此也缺乏更准确的性能测试数据。在上述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于2008年提出OpenFlow技术[1],并逐渐推广SDN概念。OpenFlow作为SDN的原型实现方式,代表了SDN控制转发分离架构的技术实现。随着SDN技术得到认可,从严格定义上来讲,OpenFlow指的是SDN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之间多种通信协议之一,但实际上,OpenFlow以其良好的灵活性、规范性已经被看作SDN通信协议事实上的标准,类似于TCP/IP协议作为互联网的通信标准。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推出之后,2009年被MIT评为十大前沿技术[12]。2011年,McKeown等研究者组织成立开放式网络基金会(opennetworkingfoundation,简称ONF)[13],专门负责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包括OpenFlow标准、OpenFlow配置协议和SDN白皮书,大大推进了OpenFlow和SDN的标准化工作,也使其成为全球开放网络架构和网络虚拟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学术界,美国GENI、Internet2[14]、欧洲OFELIA[15]和日本的JGN2plus先后展开对SDN的研究和部署,IETF,ITU,ETSI等标准组织开始关注SDN,讨论SDN在各自领域可能的发展场景和架构应用。在产业界,以Nicira(创始人实际为McKeown和Casado等人,已被VMware收购)和BigSwitch为代表的SDN创业公司不断涌现。 为了在新技术上抢占先机,出于自身市场推广考虑,Juniper,NEC,HP,IBM等厂商先后发布了支持OpenFlow的SDN硬件,目前也在SDN研究领域进行了相关部署。Google宣布其广域网数据中心已经大规模使用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以实现其数据中心的流量工程和实时管控功能,为OpenFlow的应用和推广起着示范作用。Cisco沉寂多时后,在CiscoLive2012上宣布了其开放网络环境(opennetworkenvironment,简称CiscoONE)计划,涵盖了从传输到管理和协调的整套解决方案,并补充了当前的软件定义方法。CiscoONE包括OnePlatformKit(onePK),为开发人员提供思科各种路由器和交换机操作系统的通用API,也发布了适用于SDN研发的概念验证控制器和OpenFlow代理,同时将其Nexus1000V虚拟交换机上作为虚拟覆盖网络的基础设备。Cisco为了维护目前的垄断地位,在推广SDN技术时主要面向自身的专利软件和技术规范,但同时也将OpenFlow看作面向学术研究市场的实现方式。可以看出,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打破了传统网络的分布式架构,颠覆了传统网络的运行模式,在实现方式上与上述文献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在面临类似挑战时还需要满足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已经展开大量研究来寻找解决方案。2.基于OpenFlow的SDN关键组件及架构OpenFlow最初作为SDN的原型提出时,主要由OpenFlow交换机、控制器两部分组成。OpenFlow交换机根据流表来转发数据包,代表着数据转发平面;控制器通过全网络视图来实现管控功能,其控制逻辑表示控制平面。随着SDN概念的不断推广,ONF也对SDN的定义和架构进行了详细介绍,进一步论述了OpenFlow和SDN的相互关系。下面首先介绍基于OpenFlow的SDN关键组件,包括OpenFlow交换机和控制器,然后对SDN的技术架构进行详细说明。2.1OpenFlow交换机OpenFlow交换机负责数据转发功能,主要技术细节由3部分组成:流表(flowtable)、安全信道(securechannel)和OpenFlow协议(OpenFlowprotocol),如图所示。每个OpenFlow交换机的处理单元由流表构成,每个流表由许多流表项组成,流表项则代表转发规则。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通过查询流表来取得对应的操作。 为了提升流量的查询效率,目前的流表查询通过多级流表和流水线模式来获得对应操作。流表项主要由匹配字段(matchfields)、计数器(counters)和操作(instructions)等3部分组成。匹配字段的结构包含很多匹配项,涵盖了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大部分标识。随着OpenFlow规约的不断更新,VLAN,MPLS和IPv6等协议也逐渐扩展到OpenFlow标准当中。由于OpenFlow交换机采取流的匹配和转发模式,因此在OpenFlow网络中将不再区分路由器和交换机,而是统称为OpenFlow交换机。另外,计数器用来对数据流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操作则表明了与该流表项匹配的数据包应该执行的下一步操作。安全通道是连接OpenFlow交换机和控制器的接口,控制器通过这个接口,按照OpenFlow协议规定的格式来配置和管理OpenFlow交换机。目前,基于软件实现的OpenFlow交换机主要有两个版本,都部署于Linux系统:基于用户空间的软件OpenFlow交换机操作简单,便于修改,但性能较差;基于内核空间的软件OpenFlow交换机速度较快,同时提供了虚拟化功能,使得每个虚拟机能够通过多个虚拟网卡传输流量,但实际的修改和操作过程较复杂。另外,斯坦福大学基于NetFPGA实现了硬件加速的线速OpenFlow交换机,而网络硬件厂商如NEC,HP等公司也已相继推出了支持OpenFlow标准的硬件交换机。2.2控制器在控制器中,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operatingsystem,简称NOS)实现控制逻辑功能。NOX最早引入这个概念,是OpenFlow网络中对网络实现可编程控制的中央执行单元。实际上,这里的NOS指的是SDN概念中的控制软件,通过在NOS之上运行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实现不同的逻辑管控功能。在基于NOX的OpenFlow网络中,NOX是控制核心,OpenFlow交换机是操作实体,如图所示。NOX通过维护网络视图(networkview)来维护整个网络的基本信息,如拓扑、网络单元和提供的服务,运行在NOX之上的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网络视图中的全局数据,进而操作OpenFlow交换机来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从NOX控制器完成的功能来看,NOX实现了网络基本的管控功能,为OpenFlow网络提供了通用API的基础控制平台,但在性能上并没有太大优势,没有提供充分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来满足可扩展的需求。不过,NOX在控制器设计方面实现得最早,目前已经作为OpenFlow网络控制器平台实现的基础和模板。为了使控制器能够直接部署在真实网络中,解决多控制器对OpenFlow交换机的控制共享问题,同时满足网络虚拟化的现实需求,FlowVisor在控制器和OpenFlow交换机之间实现了基于OpenFlow的网络虚拟层,它使得硬件转发平面能够被多个逻辑网络切片(slice)共享,每个网络切片拥有不同的转发逻辑策略。在这种切片模式下,多个控制器能够同时管理一台交换机,多个网络实验能够同时运行在同一个真实网络中,网络管理者能够并行地控制网络,因此网络正常流量可以运行在独立的切片模式下,从而保证正常流量不受干扰(如图所示)。 目前,支持OpenFlow协议的多种控制软件已经得到开发和推广。NOX已经发布了多个版本,如NOXDestiny,NOXZach,POX等,它们对NOX进行了性能上的优化,并逐渐支持更多的功能,如控制台操作、SNMP控制等。其余的控制软件也得到广泛应用,如Maestro,Beacon,Floodlight,SNAC,Trema,RouteFlow和Onix等。2.3SDN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可以归结于细腰的TCP/IP架构和开放的应用层软件设计,但从网络核心来讲,由于专有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的。SDN将控制功能从传统的分布式网络设备中迁移到可控的计算设备中,使得底层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被上层的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所抽象,最终通过开放可编程的软件模式来实现网络的自动化控制功能。OpenFlow实现了SDN可编程网络的思想,代表了SDN技术的实现原型和部署实例。但从整个SDN架构来看,OpenFlow特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某一种通信协议。下图描述了SDN架构的逻辑视图,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控制层和应用层。基础设施层表示网络的底层转发设备,包含了特定的转发面抽象(如OpenFlow交换机中流表的匹配字段设计)。中间的控制层集中维护网络状态,并通过南向接口(控制和数据平面接口,如OpenFlow)获取底层基础设施信息,同时为应用层提供可扩展的北向接口。目前,ONF仍在制定和完善南向接口OpenFlow协议,面向应用的可编程北向接口仍处在需求讨论阶段。应用层根据网络不同的应用需求,调用控制层的北向接口,实现不同功能的应用程序。通过这种软件模式,网络管理者能够通过动态的SDN应用程序来配置、管理和优化底层的网络资源,从而实现灵活可控的网络,这也是SDN开放性和可编程性最重要的体现。 在SDN的这种3层架构下,网络的运行维护仅需要通过软件的更新来实现网络功能的升级,网络配置将通过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形式直接得到部署,网络管理者无需再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配置或者等待网络设备厂商硬件的发布,从而加速网络部署周期。同时,SDN降低了网络复杂度,使得网络设备从封闭走向开放,底层的网络设备能够专注于数据转发而使得功能简化,有效降低网络构建成本。另一方面,传统网络中的节点只能通过局部状态和分布式算法来实现数据转发,因而很难达到最优性能。SDN通过软件来实现集中控制,使得网络具备集中协调点,因而能够通过软件形式达到最优性能,从而加速网络创新周期。参考文献:[1]MckeownN,AndersonT,BalakrishnanH,ParulkarG,PetersonL,RexfordJ,ShenkerS,TurnerJ.OpenFlow:Enablinginnovationincampusnetworks.ACMSIGCOMMComputerCommunicationReview,2008,38(2):69−74.[2]ElliottC.GENI:Openingupnewclassesofexperimentsinglobalnetworking.IEEEInternetComputing,2010,14(1):39−42.[3]GavrasA,KarilaA,FdidaS,MayM,PottsM.FutureInternetresearchandexperimentation:TheFIREinitiative.ACMSIGCOMMComputerCommunicationReview,2007,37(3):89−92.[4]JGN2plus.2012.http://www.jgn.nict.go.jp/english/index.html[5]SOFIA.2012.http://fi.ict.ac.cn/research/sofia_overview.htm[6]YangL,DantuR,AndersonT,GopalR.Forwardingandcontrolelementseparation(ForCES)framework.RFC3746,2004.[7]GreenbergA,HjalmtyssonG,MaltzDA,MyersA,RexfordJ,XieG,YanH,ZhanJ,ZhangH.Acleanslate4Dapproachtonetworkcontrolandmanagement.ACMSIGCOMMComputerCommunicationReview,2005,35(5):41−54.[8]CaesarM,CaldwellD,FeamsterN,RexfordJ,ShaikhA,MerweJ.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aroutingcontrolplatform.In:Proc.ofthe2thUSENIXSymp.onNetworkedSystemsDesignandImplementation(NSDI).Boston:USENIXAssociation,2005.15−28.[9]CasadoM,GarfinkelT,AkellaA,FreedmanMJ,BonehD,MckeownN,ShenkerS.SANE:Aprotection architectureforenterprisenetworks.In:Proc.ofthe15thConf.onUSENIXSecuritySymp.Vancouver:USENIXAssociation,2006.137−151.[10]CasadoM,FreedmanMJ,PettitJ,LuoJ,MckeownN,ShenkerS.Ethane:Takingcontroloftheenterprise.In:Proc.oftheSIGCOMM2007.Kyoto:ACMPress,2007.1−12.[11]CasadoM,KoponenT,MoonT,ShenkerS.Rethinkingpacketforwardinghardware.In:Proc.ofthe7thACMSIGCOMMWorkshoponHotTopicsinNetworks(HotNets).Calgary:ACMPress,2008.[12]MITtechnologyreview.2009.http://www2.technologyreview.com/article/412194/tr10-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13]Opennetworkingfundation.2012.http://www.opennetworking.org[14]Internet2.2012.http://www.internet2.edu[15]OFELIA.2012.http://www.fp7-ofelia.e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