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ID:11576741

大小:3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试卷共7页,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安史之乱时,长安和洛阳俱失,地方州郡还是有办法可以各自为战,并最终平叛;北宋时金兵内侵,只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你认为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经济繁荣远胜北宋B.北宋军事实力弱于唐朝C.金兵力量强于唐朝叛军D.北宋地方财权全归中央2.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

2、视为东西方天平失衡的开端。其观察到的历史影响因素是()A.社会形态转变B.民族矛盾激化C.革命力量兴起D.文化途径迥异3.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

3、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就是今昔无休止的对话”[来源:学.科.网Z.X.X.K]5.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

4、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学派C.启蒙思想家D.自然哲学家6.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5、7.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展开B.“大跃进”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9.“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

6、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梁启超的观点表明()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D.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10.1996年,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说:“如果我是一个波兰企业家,我会很警醒。加入欧盟六个月后,波兰将被扫地出门,因为在市场、生产等等领域里,我们还远

7、没有能力去竞争。”在波兰加入欧盟后,每年的经济成长率超过6%,成为欧洲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表明()A.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B.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联系迅速加强C.波兰在全球化进程中缺乏清醒的判断D.欧盟东扩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扩张11.清代学者洪亮吉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

8、矛盾B.作者主张重农抑商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D.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12.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1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