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

ID:1147771

大小:296.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8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_第1页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_第2页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_第3页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_第4页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4卷第4期地质力学学报Vol.4No.41998年12月JOURNALOFGEOMECHANICSDec.1998文章编号:100626616(1998)04258263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1212童国榜,吴锡浩,童琳,肖华国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河北正定050803;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1摘要:秦岭太白山佛爷池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及据此所重建古气候参数的时间序列,揭示了历史时期小冰期和中世纪温暖期的气候特征。小冰期的起止时间为1420—1920aAD

2、。其1月与7月平均温度反映本区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变化有很大的不一致性。小冰期开始时,冬季风突然增强,夏季风显示不稳定波动,并相对变弱,而降水一度增多。小冰期的结束是以冬季风逐渐减弱为先导,而夏季风呈突然增强势态,降水偏少。在中世纪温暖期中,1200—1340aAD发生快速气候波动,出现暖夏、冷冬等特征气候,成为历史上少见的灾害性气候时段。关键词:古气候重建;季风气候;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秦岭分类号:P532,Q914181文献标识码:A最近2000年气候序列的定量重建,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至今,依据物候记录、文献资

3、料、器测数据和树木年轮,以及冰碛物等信息进行的短时间尺度古气候重建,已经[1—9]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然而,有关的孢粉分析与古气候重建研究尚少见,这是因为人类[5]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破坏了地层记录的完整性所致。此外,人类活动也破坏了孢粉气候系统的原始面貌,使古今孢粉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并不一致,给古气候重建研究造成了困难。有鉴于此,我们避开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地区,在人迹罕至的秦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找到了近千年沉积的地层记录,为通过孢粉植物群定量重建古气候提供了可能性。1地层剖面与孢粉组合秦岭太白山南坡的佛爷池(33°57′N,107

4、°44′E),是在大爷海西南方的晚冰期冰川源地粒收稿日期:1998208210基金项目:地质矿产部“九五”重点基础项目(950113);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资源环境项目(kz29522S12419);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1作者简介:童国榜(1937)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孢粉与环境研究。85雪盆的遗迹,海拔3400—3500m。当地气候寒冷,半湿润,雾大,多风,植被稀疏、低矮,属亚高[10]山灌丛草甸带的下部,其下邻接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林带。研究剖面位于佛爷池北缘的沼泽地上,丰水

5、期仍能被池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剖面厚50cm,可分为三层,深0—8cm为暗棕褐色泥炭层;深8—48cm为兰灰色粘土层;深48—50cm为浅灰黄色粘土质砂土,夹少量角砾。其下为大石块,粉砂土充填,似已属粒雪盆14的斜坡堆积。剖面上的C测年样品,采于深13—20cm和44—48cm处。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测定,其年龄分别为308±69aBP和940±200aBP。地层剖面未见沉积间断,表明系最近1000年的连续沉积,平均沉积速率约015mmöa。该剖面共采取孢粉样品25个,样距2cm。经分析土样中含丰富的孢粉,

6、平均每个样品统计至686粒。孢粉中乔木植物花粉占70%左右,各属种的百分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显著,可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图1)。图1太白山佛爷池剖面孢粉图式Fig.1PalynogramofsectioninFoyechiPond,TaibaiMountains从图1可知,深28cm(约1420aAD)上下的孢粉组合有所不同。上部孢粉浓度低,一般为104—105粒ög,松属(Pinus)花粉占绝对优势,且蕨类孢子较多。下部孢粉浓度高,一般高于105粒ög,阔叶乔木增多,落叶松(Larix)、冷杉(Abies)与桦属(Betula

7、)相互消长。在6个孢粉带中,带É和带Ë中,桦属、寒温带针叶树及杜鹃花科(Ericaceae)花粉丰富,带Ê和带Ì中,落叶松、铁杉(Tsuga)及杜鹃花科丰富,带Í和带Î中,分别以松属或松属和莎草科(Cyperaceae)花粉占绝对优势。如上所述,孢粉带É—带Ë为郁闭度较低的寒温带针叶林孢粉组合,随着气候变化林带发生垂直迁移,杜鹃灌木与落叶阔叶乔木花粉相互消长。孢粉带Í和带Î为亚高山灌丛或高山草甸类型的孢粉组合,但其中松属花粉较表土偏高(表1),这可能与小冰期中当地草本、灌木植物花粉相对减少有关。2孢粉—气候模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

8、的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植被垂直分带特征清晰。近千年内,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和自然景观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而古今孢粉—气候系统具有可比性。所以,据表土花粉建立的孢粉—气候模型,应适用于化石孢粉谱的古气候定量重建。95太白山海拔2000m以上各林带的表土孢粉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