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高教HigherEducation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杨宏雨黄贤英(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54)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详细分析,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中人才结构失衡,毕业生就业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我校计算机学院的人才培养中进行了相关改革和实践.很好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关键词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分层分类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Innovativeand
2、PracticeofCommunity—orientedTrainingModelYANGHongyu,HUANGXianying(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Chongqing400054)AbstractThroughadetailedanalysisofthesituationdemandforcomputerclasstalents,forthepersonneltrainingforthecu
3、rrentstructuralimbalance,theemploymentrateofgraduatesandotherissues,putforwardademand—orientedsociety"hi-erarchicalclassification"trainingmode1.AndinmyschoolcomputerSchoolpersonneltrainingfortherelevantreformsandinpractice,goodtomeetthesocialandeconomicdevelo
4、pmentofthemulti-levelmulti—talents.Keywordssocialdemand;trainingmodel;hierarchicalclassification1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本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宗旨,新形势下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重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IT产业将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根据重庆市经信委2011年初发布的IT产业人才需求报告指出,到2015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为8O万人.IT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和数量短缺的问题将日趋凸
5、显.根据国家和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对信息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类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研究创新型人才.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与能力.(2)工程技术性人才.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或从事通讯,网络,电子商务产品的设计,应用与开发等工作.要求在一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具备明确的工程意识,较高的工程素质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原理,对信息产品进行工程设计与市场开发.(3)应用型
6、人才.主要从事企事业,政府等单位或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信息技术公司或企业从事售前或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要求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4)国际化人才.随着"两江新区"和"保税区"花落重庆,世界前沿的信息产业集群布局重庆,今后几年重庆作为中国以至全球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以上类型的人才需求外,还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此类人才要求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
7、学生国际理念,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5)复合型人才.当今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出类拔萃,在其他各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这就是复合型人才.信息革命加剧了许多学科日益向纵深和广阔两个方向全面展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许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理科与文科交叉,工科与理科交叉,工科与文科交叉.多学科交叉渗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生力量和重要途径.2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一方面是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却并不乐观.从((20
8、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了解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均被划为"红牌"专业,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的专业.然而从就业市场上看,企业高薪招不到具备解决大量实际问题,独挡一面的人才.企业的"热"需求与毕业生的"冷"遭遇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