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73587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永州民俗艺术考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永州市民俗艺术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2年1月18日~25日考察地点: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指导人:李炅老师报告人:唐尚林、曹莲英报告撰写:罗琦文299201012010004一、考察内容与预期目标。此次考察由同学自行组织。对于考察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因而确立了一下四大考察内容。(一):考察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桥两千多处,舜帝陵、盘王殿、柳子庙、怀素园、浯溪碑林
2、、瑶族祖居地千家峒、女书等,在国内外享誉盛名。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东三面环山、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的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湘江与潇水在永州市区内交汇。语言主要是以永州话、西南官话、湘语等为主。(二):民俗活动。在永州瑶族聚居地区有“盘王节”、“耍春牛”,在宁远县九嶷山曾多次举行公祭舜帝大典。此次考察选取在农历年前,有“小年夜”“除夕”等活动。(三):俗民信仰。民俗艺术是民俗生活的艺术外化,民俗信仰在俗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在各种俗信力量的支持下,才产生的丰富多彩的
3、民俗活动。(四):民俗工艺的创作者——手工艺人。(糖画、女书)民俗艺术作为反映俗民生活的艺术行为和艺术品,其创作者的创作观,艺术转换观、技术和材料的选择、技巧的运用等,均属于深入民俗艺术的原始资料。二、考察所用的方法。由于此次可看的内容特别丰富,但由于时间紧迫,因此有些地点无法前去。因此须有正确的调查方法。(一)实地调查。也称田野作业的方法,包括测量,绘图,摄影等方法的运用,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二)访谈与观察。在调查活动中,通过报告人的翻译,主动与当地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看法。并在参与过程中,客观
4、地观察对象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三、考察过程:在这次考察前,据报告人唐尚林说,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是永州人民为了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筑建的。其中有许多文物中的珍品,如《荔子碑》、《捕蛇歌》等。(一)柳子庙。当早上我们乘车到达柳子街的入口时,天空中飘着丝丝小雨,我们都惊奇的发现了脚下的青石板是如此的光滑诱人,透过它我仿佛看见了许许多多人为了参观或考察柳子庙而踏上了它的身躯。而当我们真真正正的走上这石板路时,心中带着欣喜望向了两旁的建筑。虽然随
5、着时间的流逝,已然不是宋年间的建筑了,但仍透出了一股古韵的感觉。站在柳子庙的门前时,我不禁想到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使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也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永州虽有胜景恐亦在闺中人不识,但柳宗元在永州写下了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为永州传播名声作出了贡献。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
6、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历代碑碣甚多。正殿后墙的石碑亦是三绝碑,碑文由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在2001年6月25日,柳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二)舜帝陵。因为此时不是公祭舜帝大典的时间,所以只能向知晓之人询问。据报告人曹莲英和资料显
7、示,关于舜帝南巡与舜葬于九嶷山的传说,流传了数千年,舜帝从黄河走到长江,从北地来到南方,放弃他的王国,放弃一切,来到南蛮三苗,为何?只有舜帝自知。至于舜葬九嶷之说。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嶷山也不是一座具体的山,舜帝葬于那里?衣冠冢在哪?无人知晓。至于“零陵”的解释,也有很多种,一种说法是:“零”是“没有”的意思,那就是说在永州并没有舜帝的具体陵墓,一防止盗墓者,另一种说法是“零”就是“无穷大”的意思,也就是“到处都是陵墓”,是舜帝德播四海,在永州人心里到处都可以祭
8、奠。舜帝陵是九嶷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之一。同时也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胜地,成为连接中华名族情感的纽带和桥梁。从夏朝开始就建有舜庙,作为祭祖朝圣之所,历代香火不绝。大禹、秦始皇、汉武帝,均望九疑而祭舜,后常有朝廷命官和地方官员来此祭祖谒陵,代代相袭。较有名气的有南朝宋武帝刘裕遗官颜延之、唐玄宗李隆基遣官张九龄赴九疑祭舜并留有祭文;明洪武四年(1371),太祖朱元璋亲制御祭文,遣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疑祭舜。整个陵区由陵山、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