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35003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宽广的学术胸怀独立的学术人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宽广的学术胸怀独立的学术人格——周尚意(陆老师85级研究生)2010年01月19日星期二下午11:25与陆老师的师生之缘就是命运的安排!1982年底,同窗们都在为“考研”厉兵秣马,而毫无远虑的我从未想过投考哪位先生。大学的第四学年,课程并不紧张,我终日翻闲书度日。当时教授我们经济地理学课程的邬翊光老师热诚地推荐我报考北大,并书一信将我介绍与陆老师,并说我的特点符合陆老师的要求。回想起来,邬翊光老师将我推荐给陆老师的“一念”,将我命中与陆老师的师生之缘变为了现实。今年几位陆老师的同门相约写一些文字,回忆我们共同的先生。我想写的事情太多太多,最后选择写下先生在我心中最鲜明的两个特点。一、宽广的学
2、术胸怀先生是一个学术胸襟开阔之人,下面三例足以证明这点。1. 择徒兼通他学倘若北大研究生院还保留着历届研究生的入学考题,我们可以看到陆老师所命“世界经济地理”考卷中的考题涉及许多学科。这不但体现陆老师是一位涉猎广泛的学者,而且说明他的择徒标准之一是不拘泥来自同一个学科。记得我当年应考的试题中,先生所命的题目中有两道大致是:“分析麦哲伦航海路线选择的自然地理因素”;“分析阿根廷的西班牙早期殖民地分布的地理原因”。以我从北大毕业后开始从教的多年经历,绝少有教师像先生这样,在选拔学生时,将历史与地理两个学科密切地切合。由当年的考试题目可以看出陆老师选拔的学生标准。2000年国家教育部进行基
3、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参与了现教育部长袁贵仁教授主持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制订课题组。《历史与社会》是现初中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课程,该课程原本设计的名称为《社会》,它与另一门课程《科学》相对应,构成初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之外的重要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覆盖了课程改革之前的《历史》和《地理》两门课程。在制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时,专家们有两种方案——“拼盘合并”和“有机合并”。一些学者认为“有机合并”几乎不可能,然而我更倾向选择这种方案,因为当年陆老师所命硕士生考卷的题目就体现了历史与地理的有机结合。2. 授课广征博引在读期间我旁听了陆老师给本科生上的“世界经济地理
4、”,同时还修了他给我和高波上的小课“地理空时系统”。虽然这两门课均不在我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成绩表”中,但是却是使我得陆老师“真传”的课程。每次到陆老师家上小课,都是一种精神享受。陆老师的课程虽然是按照各个大洲逐一展开,但是其中穿插的案例总是延伸到政治、军事、经济和历史等学科。我想这与陆老师的家学和燕京大学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我记得陆老师讲解东南亚地区时,列举了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入缅(时为英属地)抗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1980年代国内出版的历史书籍少有对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正面介绍,地理书籍上也不将缅甸作为东南亚半岛重要介绍的国家。由于20世纪60-80年代越南战争和自卫反击战,我们这代人对东
5、南亚的越南了解较多。陆老师课上所介绍的缅甸使我们耳目一新。陆老师认为,如果我们了解了二战期间缅甸地理位置在东南亚的重要意义,就可以理解当时日本攻占缅甸的战略意图了。陆老师结合缅甸的山川地貌,再现了中英军队在缅甸的布防空间格局(主要布防城市)、日本人的战术、以及中国军队撤退的路线。陆老师这种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在理解中国军队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时,就不仅仅是文字,更多地是一幅鲜活的作战地图。3. 交流不避门户我在北大读硕士期间,没有改掉以前“乱翻书”的毛病。我除了修学本系(现为经济学院)的《国民经济管理学》、《中国宏观经济专题研究》等课程
6、外,还修了北大城市与环境系(原地理系)杨吾扬教授的《经济地理研究》、朱德威教授的《理论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数学方法》等课程,选修了历史系的《美国近代史》,甚至还选修了北师大的《世界近代史》。这些都是我成绩单中的课程。如果还加上其他的课程,如王恩涌先生的全校选修课《文化地理学》等,那么所选的课程就更“杂”了。作为导师,陆老师从来都不反对我选与国际经济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而是给我和其他弟子很大的选课自由度。这对我们后来的研究都有很大帮助。我知道陆老师离开地理系回到经济系工作,是因为当时地理系的人际氛围并不能让他舒心地做教学和研究。然而陆老师以一种博大的胸怀,让自己的弟子到地理系修了多门课程
7、。陆老师从来不跟我们谈老师之间的矛盾,我当时曾去地理系一些老师家拜访,事后也告诉陆老师拜见了哪些老师。陆老师每次都是平静地听我谈我与其他老师交流的学术收获。在我成为大学地理教师后,从同行前辈处零星知道一些陆老师在地理系的境况,我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些我拜访过的地理系老师曾与陆老师有过不快,但是陆老师只字不曾提起。如今我慢慢地体会出,陆老师培养学生的原则是“学术交流不避门户”。在这样的原则之下,我和高波的硕士论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