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9814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近代海派名医郭柏良临床经验浅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海派名医郭柏良临床经验浅析【摘要】郭柏良(1884~1967年),上海近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中医临床家。在民国时期与沪上其他名医共同创立中国医学院,并担任院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名家。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氏担任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并捐赠大量书籍。郭氏重视阳气,临床擅长运用通阳化滞、温阳益气、扶阳建中等方法。郭老先生是上海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但对其研究相对较少,作为新一代的上海中医文献馆工作人员,对研究老一辈文献馆馆员的学术思想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探讨郭氏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关键词】郭柏良临床经验调阳三法郭柏良(1884~1967年),
2、别名郭纶,号闲云居士,男,江苏江阴人。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郭氏自幼好学,于清·光绪二十三至三十三年(1897~1907年),在苏州名医盛亮臣及无锡名医叶杏村处学医。民国二年(1913年),在上海天潼路挂牌开业,是年时疫流行,郭氏处方药多良效,病人接踵而至,遂蜚声沪上。 郭氏自民国十二年(1923年)起任上海粤商医院医务部主任,每天清晨7~9时义务应诊,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深得旅沪广东籍病人信任。在1929年反对“废止旧医”案期间,郭柏良积极参与中医药界的抗争救亡活动,并担任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干事。1932年起任上海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 民国二十五年(1
3、936年),当时中医界鉴于中医后继乏人,由国医公会推举郭氏自筹资金在上海境内天通庵路建中国医学院校舍,任院长。学院最多时可容纳学生400~500人,居当时上海各中医学校之首。郭氏还特别设立施诊给药部,施济贫病,赢得交口称赞。八一三淞沪抗战,校舍被毁,学生停课。为不使学生学业中断,郭氏先后在贝勒路(今黄陂南路)、重庆北路等地租借房屋,恢复办学。郭院长任职期间正值日寇侵华,他不避艰险,满腔热血培育中医药接班人,担任院长直至1940年。郭柏良先生热心中医教育事业,一生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很大贡献。郭柏良亲炙弟子有安徽屯溪程道南,上海刘义方、王惠仁,江苏镇江赵心棣,广东伍颂文,香
4、港萧琼秀等,其子郭少柏亦传其业[1]。郭老先生付出大量心血的中国医学院先后培养出了景芸芳、谢菲予、杨澹然、萧熙、夏德馨、陆剑尘、程士德、何志雄、梁乃津、颜德馨、朱良春、江育仁、蔡小荪等现代名中医[2]。 郭氏擅长内科,对类中风、眩晕、哮喘、胕肿、黄疸等疾病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着有《哮喘除根新说》。解放后,于1956年被聘为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随后,郭氏将久藏的170余册中医书籍捐赠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供馆员研究用。1959~1966年先后发表《哮喘病因与治法》等医案、医话26篇。 郭氏临床心得管窥 1.眩晕治疗心得 眩晕乃是古今常见病症。郭氏认为:“古人以
5、眩为目黑,晕为头旋,主要皆由于肝火内动或痰湿上扰。……此症之起,为肝胆有火,脾胃有痰。故其治法,大致火盛清少阳,痰多理阳明,上则潜阳,下则镇摄。”[3]117治疗眩晕的“上实”,郭氏临床喜用朱丹溪的左金丸为主方进行治疗,郭氏言道:“以黄连苦寒为主,吴萸辛热为佐,使泻肝温胃,则火得熄而痰亦化。”[3]117至于治疗“下虚”,郭氏认为当以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中“病在上而根起于下”的理论为原则。如水衰于下,阴不制阳,应用乙癸同源之法,滋其肾而潜其阳;如火衰于下,阳气不得上供,宜扶阳、补火、培土以治其本[3]117。 结合临床案例,郭氏在治疗一例眩晕症后的按语中写道:“(眩晕的
6、病机)不外阴亏则阳升,阳旺则火炽。治宜先息其火,复养其水,使水火交济,则阳自降,阴自足。进以寒因热用之法,如左金丸、交泰丸之类,济之以水,佐之以火,则水升火降,气运平和。再以滋阴养营之法,长期调养,则病却而转弱为健矣。此外如病后阳衰体乏,发为眩晕,则当扶阳培土为主,以治其本耳。”[3]120 2.胕肿治疗心得 郭氏临床擅长治疗胕肿,他认为所谓胕肿,即“岁时气运失于正常,起居饮食不慎,而水液凝聚于肌表之间,可形成胕肿,出现全身或局部肿胀。其积重而久成为水肿,积轻而浅者为胕肿,故胕肿也属于水肿之类证,《素问·水热穴论》即有‘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之句。病之现象确系水之积聚
7、,实亦属于气之不化”[3]121。 郭氏认为:“胕肿的病因,由于肺脾肾三脏之病变较多,而尤以脾肾两经,在病程发展、治疗原则各方面,都可以反映出它的重要性。……胕肿的形成,其一因机体正常调节水液之功能不健,其二因阳和气化之功能减退,二者相因为果。”[3]121郭氏在认识到胕肿多数属于阳虚的同时,也指出“如水湿内阻,阳气被遏,此非阳气之不足,乃湿邪之过盛”[3]122。 在胕肿与多因素的关系,郭氏也谈得很仔细,他认为:“胕肿大都出现于脾肾衰惫之老年人,然儿童亦非少见。此外如重病久病之后,亦易出现。”“疲劳过度,或心情不舒畅等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