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

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

ID:10881405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8

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_第1页
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_第2页
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_第3页
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_第4页
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模块数学基础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答案篇一:《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本学期的数学下册是面向12届第二学期所讲授的,内容承接上册书的内容,主要以几何与代数知识为主,以探索数学为奥秘,对数学展开了研究,希望本学期能把数学知识讲授的更完美些,所以对本学期进行如下计划: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二、学

2、生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考试,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没有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发扬努力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轻松的学习数学;需要给学生一个优秀的环境,所以本学期开展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发自心底的去学习,融入学习中去,快乐的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

3、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四、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可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五、教学进度表篇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0动漫三班2012年下学期《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杨杰一、指导思想根据湘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4、教研文件精神制定本计划。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所需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全班共48人,其中男32人,女16人,综合素质中等,数学素质中等偏下,部分学生数学素质较差。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多,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无策。此外,高一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

6、、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高一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初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高一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三、教材分析第一章集合(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7、。2、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3、掌握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4、理解空集的意义。5、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6、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集合的表示方法。(2)集合之间的关系。2、教学难点(1)集合的表示方法。(2)集合的运算。(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第二章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