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从1996年的2882亿元大致按照平均每年1.08%的增长率递增,特别是2008年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两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使得经济损失达到了13547.5亿元。然而,面对如此越演越烈的巨灾,具有减震器作用的保险公司承担巨灾保险的平均赔付率不到每年总损失的2%左右。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亿美元,其中仅3.27亿美元财产得到保险赔款,赔付率为1.09%。根据2008年9月在成
2、都召开的巨灾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讨论会的信息,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保险赔付不到50亿元,赔付率为3.3%。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保险赔付16.06亿元,保险赔付率仅0.1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基本上处于失灵状态。因此,本文试图从巨灾保险产品的经济学属性视角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问题。 一、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原因分析 (一)巨灾保险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制度经济学根据受益人的范围把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3、私人产品是与公共产品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但现实生活中存在位于两个极点之间且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某些性质的产品,制度经济学将它定义为混合产品。对其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二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三是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也被称为准公共产品①。这种准公共产品一般不完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它可能由国家提供,也可能由私人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其价格实际上是一种排他的手段。 巨灾保险是居民交纳保费购买的,它不仅能保障自己收入稳定,而且还发挥着保证
4、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稳定居民生活的作用。因此,具有私人产品的某些特征。此外,保险公司在提供巨灾保险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发挥着上述的宏观作用,因此,巨灾保险的利益是社会性的,尽管面对的是巨灾风险,但其带来的利益却远非巨灾保险保费收入、巨灾保险赔偿金额等指标所能衡量的。于是,巨灾保险是混和产品中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即正外部性的产品。正外部性在于产品的某些效益估值没有被生产者视为产品需求的一部分,从而巨灾保险的边际社会收益就超过了私人边际收益。其中MSB是边际社会收益是指因供应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而受益的全体个人的总估值,MPB是边际私人收益,是指
5、因购买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而直接受益的个人估值的总和。 (二)巨灾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巨灾保险需求不足 首先,我国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居民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尽管厌恶风险而且有转移风险的需要,但通常是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仍有资金剩余的条件下才购买保险。因此,具有剩余资金是居民购买巨灾保险的前提。巨灾保险所承担的是巨灾,购买者需要缴纳较大数额的保费。然而,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微薄,部分居民仅仅只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虽然都有转移巨灾风险的迫切需要,但也只是一种需要。巨灾保险商品是一种高收入弹性的商品,对于大多数低收入的居民而言,尚属于奢侈品
6、,因而购买力过低是巨灾保险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 其次,巨灾保险的边际效用低。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作为理性消费者,居民会不断的用其它商品去替代巨灾保险商品,直到其它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到与巨灾保险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为止。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我国居民,还有很多迫切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将其拥有的最后一元钱用来满足这些迫切的需要将比用来购买巨灾保险更能提高其效用水平。这时候,居民不会把有限的货币用来购买仅能给他们带来较低边际效用的巨灾保险商品。即使在居民脱贫致富,购买力显著增强之后,保险商品将逐渐进入他们的消费领域。这时候边际效用理论的作用表现为,居
7、民将优先购买那些对他们来说具有最大边际效用的保险商品。 再次,巨灾保险的边际社会收益就超过了私人边际收益。居民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首先会对自己风险最大的且最重要的财产、经济利益或人身危险购买保险。对于财富存量有限的居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风险是其人身风险,而不是财产风险,更不是利益外溢的巨灾风险。作为理性的保险商品消费者,这时他应该首先对他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者,即对他自己的人身风险投保,而不是购买巨灾保险这一带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 2.巨灾保险的供给有限 首先,经营巨灾保险的亏损性现实与商业性保险公司的营利性目的相背离。保险公司作为
8、一种企业,必然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根本目的。保险公司作为商业组织,必须通过有效的经营活动,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作为商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如果不承认追求经济利益为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