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指导

野外地质工作指导

ID:10760590

大小:2.70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07-08

野外地质工作指导_第1页
野外地质工作指导_第2页
野外地质工作指导_第3页
野外地质工作指导_第4页
野外地质工作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野外地质工作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野外地质工作指导第一部分野外地质工作观察描述地质观察与描述的总体要求:1、要求编录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煤田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理论有所钻研,有一定的理论业务基础,对某一地区在开展工作之前,对该区岩石应有系统的认识,这是提高野外地质观察描述质量的基础。2、描述内容应有主次之分。在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含煤地层的沉积模式,煤层的结构、构造,煤层的顶底板等应详细描述;在其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如构造形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特殊的蚀变现象,必须重点观察描述。3、对各种地质特征的描述,应

2、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住事物共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加强观察,提高对特殊现象的认识能力,记录时文字要简练、精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正确处理肉眼观察与镜鉴的关系、宏观观察与微观研究的关系。对把握不准的岩石、矿物,要积极采集光、薄片进行镜下鉴定,鉴定结果报出后,要及时与肉眼观察资料进行对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观察、描述水平。一、岩石观察描述(一)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内容:1、岩石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

3、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

4、和不能大于100%。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4、蚀变、矿化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二)岩层(岩体)观察描述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描述内容:1、岩相划分情况;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4、包体特征;5、化石产出情况。基本要求:正确分层。(三)接触关系观察描述描述不同岩

5、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内容:1、接触带类型: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2、接触带特征;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4、原生构造;5、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6、接触带产状变化基本要求: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二、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一)褶皱构造1、褶皱要素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2、组成褶皱的岩层岩性、新老关系等;3、几何形态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4、从属构造观察与褶皱有成因联系的从属小

6、构造,如小褶皱、节理裂隙、层间滑动、劈理线理的分布、型式及与褶皱的关系等。(二)断裂构造1、构造岩的描述按岩石描述内容描述。构造角砾岩着重描述构造角砾成分、砾径大小、形态、排列形式,胶结物成分、胶结程度等;糜棱岩重点观察结构特征及矿物的变形特征等。2、断层两盘的岩层(石)及其产状变化3、断层面产状及断层带宽度的确定。4、断层力学性质及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主要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褶皱、擦痕、阶步、羽状节理、两侧小褶皱、断层角砾岩等确定。5、断层组合、配置形式及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等。6、断层的一些其他特征如负地形标志、断层三角面;断裂中的矿

7、化蚀变现象等。(三)节理构造1、节理产状测量。2、节理的性质及节理面特征。3、节理的充填情况(注意含矿性)。4、节利与层理及大构造的关系。5、节理的分期配套及组合型式(有重点地观察)。(四)劈理构造1、描述劈理的性质,区分劈理的类型。2、测量劈理与层理的产状及其夹角。3、观测描述劈理与劈理之间的先后顺序。4、描述劈理与其他构造的关系。5、描述劈理域与微劈石的特征。三、矿石及矿(化)体特征的观察描述首先在地质点或工程中详细观察矿石、矿化特征,并进行矿石命名,在此基础上加大观察范围,追索观察矿(化)体的总体特征。(一)、矿石命名原则1、凡根据有用

8、矿物目估含量换算的有用元素含量达边界品位者,一律定为矿石,作为基本名称。如黄铜矿≥1%(即Cu≥0.3%),则定名为××岩黄铜矿石;对于金而言,如野外快速分析A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