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ID:10714091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_第1页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_第2页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_第3页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_第4页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摘要】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可以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根据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性效关联性即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说明了性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了性效关联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病证的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明药性与功效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性本质的科学内涵。【关键词】中药药性功效关联性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

2、床用药的重要依据。药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和针对临床病证的实际疗效,经实践反复验证,最终归纳出来的,是对药物多种作用的高度概括。传统中药研究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创立了各种药性理论,这一整套的药性理论构建了一个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的药性体系。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将每一味中药对号入座到相应属性当中,并着重强调其诸多方面药性中最具特征性的内容,根据中医辨证用药原则,与其临床应用中所体现出的功效作用相对应,进行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方面的研究探讨,对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重新升华具有重要意义。  药性系统中的各种性能,主要依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和针

3、对临床病证的实际疗效总结出来的,其认识先于功效,是对功效的一种高度概括。功效又是依据中医药理论对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中药的性能与功效、应用、禁忌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历代医家均强调“药性互参”“性效结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的学术思想。探索其间的相关性、规律性,有助于揭示其现代科学意义的本质内涵。  1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具体情况分析  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相关和差异两个角度去理解。其所差异之处在于药性与功效具有不同的含义。中药药性是药物施之于机体后产生的广泛意义上的作用,可以独立于疾病而存在;

4、功效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对疾病有治疗性的作用,必须与疾病相联而存在。也就是说,药性主要是针对机体生理状态所产生的效应,功效主要是针对机体病理状态所产生的效应。同时,中药药性与功效又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即中药各药性可从不同方面反映功效。正如疾病有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则药性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四气说明寒热属性,五味说明功能特性,归经说明药物作用的部位,升降浮沉说明药物作用的趋向,各自说明药物功效的一个方面,与功效关联的特征性十分明显。  1.1药性是功效的内在依据中药药性各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反映了中药的性质及功能。药

5、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综合形成具体药物的独特效用。药性理论赋予了中药深刻的内涵,并成为中药功效的内在依据,可以说,药性是功效的基础。多数中药的性能与功效相统一或在很大程度上相关。如苦寒之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味咸之海藻、牡蛎可软坚散结;甘寒之麦冬、石斛能清热养阴;辛温之麻黄、苏叶能发散风寒;甘咸温润之苁蓉、鹿茸能温肾填精,等等。  1.2药性与功效部分相关药性与功效有时又呈现出复杂的离合关系。一方面,药性是多数药味功效的基础;另一方面,药性与某些药物的功效并无直接联系。对部分药物来说,其药性有时只与其多功效中的某一些方面的作用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

6、对应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相关联的〔1〕。如麻黄味辛苦性温,辛温则能发汗解表散风寒,降逆平喘咳与其苦降之性有一定关系,利尿则与其性味几无关联。再如地骨皮,属味甘淡性寒之品,因其性寒入肺经能清肺降火,味甘则相对苦寒之品而言不伤胃气,然其淡味则与功效并无直接联系。  1.3药性与功效不相关临床上,一些中药主要功效与其药性相悖或不能从药性与其功效的关系中得到阐释。属于此种情形的中药大多为具有特殊功效(专能),或属于驱虫、截疟、麻醉、外用等类。如杀虫药使君子、榧子、南瓜子等的杀虫效用与其药性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大蒜解毒消肿、治痢之功与其温热之性亦没有太大的关

7、系;硫黄的解毒杀虫止痒与其酸温之性亦毫无关系。  而且须注意的是,药性理论的个性化特征在于其有主次之分,何者起主导作用,功效就会更突出地体现这方面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论。大多数中药的寒热属性能够在功效中得以体现,而有的药物寒热偏性较弱,只能作为临床遣药组方的参考因素。当药物的归经作用特征大于其四性特征时,则突出与归经直接相关的功效作用,寒热有可能在功效中并不体现十分明显。如桔梗、牛膝有引药上行和下行及其它功效,而其寒热属性并不明显。  不难看出,多种药性及其交互作用构成了中药的整体功效。由于中药药性的多样性和性-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几乎没有能在性能和功效上

8、完全相同的两味中药。功效与药性这种复杂的离合关系表现出“效性相同”“效同性异”和“性同效异”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