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97650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论审美的人生态度对实现诗意栖居的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审美的人生态度对实现诗意栖居的重要性这是一篇审美的人生态度对实现诗意栖居的重要性,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除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信念之外,从生活理想的角度来看,寻求诗意的栖居将是每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摘要】诗意地栖居,是人类对本真的生存方式的追求。诗意栖居离不开审美的人生态度。中国儒释道三家对审美的人生态度的理解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晋时期表现尤为明显,代表人物有王羲之、陶渊明等。人生中对诗意栖居的追求仅凭审美的人生态度会遇到困难,但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对诗意栖居进行不懈追求的过程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关键词
2、】审美审美的人生态度诗意栖居王羲之陶渊明德国著名抒情诗人荷尔德林曾在一首名为《在可爱的蓝色中闪烁着》的诗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句诗经由海德格尔的阐释,已被后人广为传诵。关于这句诗,海德格尔曾这样解释:一切劳作和活动,建造和照料,都是文化。而文化始终只是并且永远就是一种栖居的结果。这种栖居就是诗意的。栖居以诗意为根基。他认为,诗意地栖居是一个自我人性显现、自我人性敞开、自我人性领悟、自我实现的生命体验过程。诗意地栖居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通过这样的阐释,为人类设想的一种崭新
3、的生存方式和境界,表达了人类对本真的生存方式的追求。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除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信念之外,从生活理想的角度来看,寻求诗意的栖居将是每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说,人诗意地栖居,是生命的存在矛盾的终极解决,而诗化的生活则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那么,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活动与诗意栖居有没有什么关系?人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达到诗意的栖居呢?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诗意栖居的境界,最重要的应该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审美的态度来品味人生,才能拥有诗意的生活,获得诗意的栖居。
4、也就是说,诗意的栖居,说到底离不开审美的人生态度。审美的人生态度就是指对人生的审美态度。《美学小辞典》上给审美态度下的定义是:人对审美对象和对审美活动本身所持的态度。《美育辞典》上说:审美态度,或称静观的态度,进行审美活动所必需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它要求欣赏者以纯粹欣赏的眼光看待审美对象,排除一切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用的,功利的欲望和要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审美态度是以审美的眼光、心境来对待审美对象,无实用、功利的欲望和要求。对人生的审美态度,也就是用超越现实功利、本能欲望、理性工具的审美情感、眼光和角度,以诗意地栖居的态度
5、去看待他人,审视自我,对待人生,以审美态度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失意挫折,而不是斤斤计较穷达或成败,由此唤起对于理想的憧憬,使人向至善至美的境界跃进。只有达到这样一种至善至美的审美境界,才能体会到诗意的栖居。关于审美的人生态度,中西方的美学家各自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中国美学中,审美已经达到一种生存的范畴,儒释道各家也有着不同的解释与理解。孔子追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人生境界,追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理想,希望以自身的终生修养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孟子也希望通过养吾浩然之气而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自由境
6、界。如果说孔孟的审美人生态度带有伦理道德的意味,那么,老庄则是把它当作彻底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老子认为人本身的存在就是痛苦的原因,《老子十三章》载有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是涤除玄鉴,只有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才能返自内心的本明。庄子也认为生命本身是人生悲剧的根源:他在《大宗师》中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在《至乐》篇中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并且,在他看来,人生是一场短暂而痛苦的梦,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所以他重个人生命的享受,主张超越功利、道德、感官、理智,取消人的一切现实规
7、定性,主张主体内心世界要摒除欲念、保持空明虚静,并提出了心斋和坐忘的命题。他在名篇《逍遥游》中就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游的境界,推崇无待的精神自由境界,并努力寻求天地之大美,通过这种忘物忘己,主客体的交融获得一种审美观照。所以老庄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不刻意而高,无导引而寿的超自由境界;徐复观认为其心斋、坐忘即是一种对人生的审美观照。另外,禅宗也追求无牵无挂的逍遥境界。希望以不修而修来出五行、离三界,于宗教外获得一种精神自由和彻底解脱,在有限中实现无限,于现实中完成一种超越,佛教的涅,也就是指经过修持来消除苦因苦果,灭寂欲念烦恼,
8、达到永恒超脱、永恒寂静的最安乐境界,这是一种带有虚幻意义的审美人生态度。无论是儒家的风乎舞雩,咏而归,道家的逍遥游和物我两忘,还是佛家的禅悦之风,都是他们审美人生的理想追求。这种审美化生存追求影响了以后许多人的审美主张和艺术人生,他们以洒脱的审美态度来待人接物,使个体的生存充满了诗意。这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