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

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

ID:10662273

大小:6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7

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_第1页
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_第2页
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_第3页
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_第4页
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讨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评析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实在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李国武先生根据邬焜先生回应笔者质疑的反批评文章,比较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了11个理由,这些理由笔者虽然在以前文章中做过回答,但集中起来做出扼要评析,便于读者综观双方论辩的全貌,了解“信息哲学”争辩的理论与逻辑理由,显然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关键词:信息哲

2、学;信息本体;信息进化;信息思维;信息价值;邬焜    2012年7月,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李国武先生进入哲学领域,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上发表了《邬焜信息哲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哲学?——兼评霍有光对邬焜信息哲学的质疑与双方的论争》一文。他像是站在裁判员的立场上,根据邬焜先生回应笔者质疑的反批评文章,对邬先生的反批评观点做了比较全面地梳理和总结,并给出“邬焜的发现并不亚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所作的贡献”的高度评价。虽然这些理由笔者在以前文章中做过回答,但集

3、中起来做出扼要评析,便于读者综观双方论辩的全貌,了解“信息哲学”争辩的理论与逻辑理由,显然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理由1  反批评者(注:即李国武,下同)说:“霍先生把‘实在’与‘存在’混同使用了,现实中的‘花’与‘镜子’是实在的,也是存在的。但‘镜中花’却是一种不实在的存在,否则就无法区分事物和它的影像,须知,事物和它的影像在存在方式上是不同的。……邬先生的《信息哲学——理论、体系、策略》书中明明是这样说的:‘客观不实在’是对客观事物间的反应(类反映)内容的指谓。何来‘客观信息’就是事物的‘影像(

4、水影花影等)’呢?这不是强加于邬先生吗?”  答:真的如是所说吗?所谓“强加于”某某,来自于邬先生建立“信息本体论”的经典案例:“水中的月亮的存在是因为天上的月亮的存在,前者是后者的‘影子’。这样,我们便在实在的月亮和不实在的月亮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对应相关的关系。”关于“前者是后者的‘影子’”,“实在”与“不实在”即“不实在的月亮(事物的影子)”与“实在的月亮(事物本体)”等概念的关系理由,肇始于邬先生对列宁物质概念的批判,[1]P35是“存在领域的重新分割”的重大成果,是建立“信息哲学”的理论依据和

5、基础。[1]P38其详细的表述是:  邬先生说:“按照前所述及的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客观不实在’是不可能存在的……‘水中捞月’之所以荒唐,就在于把水中的月亮也看成实在的月亮了。‘水中月、镜中花’一类现象中的‘月’或‘花’,既是客观的又是不实在的。……我们说‘客观不实在’与标志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具有本质的区别。”[1]P36“我们说,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有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是实在的,水中的月亮是不实在的。水中的月亮的存在是因为天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

6、评析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上的月亮的存在,前者是后者的‘影子’。这样,我们便在实在的月亮和不实在的月亮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对应相关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从这种相关对应的关系出发,把实在的月亮叫做直接存在的月亮,而把不实在的月亮叫做间接存在的月亮。”“物质=客观实在=实在=直接存在”;“不实在=客观不实在(客观信息)+主观不实在(主观信息,精神)=间接存在=信息”[1]P38——正是由于“信息哲学”在“信息本体论”中,通过“天上的月亮(实在、直接存在)”与“水中的月亮(不实在、间接存在)”案例,

7、对“存在领域重新划分”,得出了4个“新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天上的月亮≠水中的月亮”,所以不难得出如下关系:  ①直接存在≠间接存在。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或曰“存在方式具有本质的区别”。  ②实在≠不实在。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本体”,前者是物质本体,后者是中介物(第三者),两者没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后者根本不可能赋存关于前者的“全息”。  ③物质≠客观信息(自在信息)。因为:物质=实在=直接存在;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不实在=间接存在。所以,“实在、直接存在”物质本体是不含任何信息的

8、,客观信息(自在信息)寓于“不实在、间接存在”的中介物(第三者)里,即典型案例所说的“水中月”,实质是物质本体在中介物里的影像。  邬先生旗帜鲜明地说:“信息则是‘不实在’、‘间接存在’,信息思维则是关于不实在的思维、关于间接存在的思维。”[1]424结合上面表述和“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传统哲学(马哲)的“物质”不是“信息哲学”的认知对象,“实在、直接存在”的物质本体无信息,它在认识论中已没有存在的作用;“信息哲学”的认知对象是“不实在、间接存在”的“客观信息”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