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ID:10532547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_第1页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_第2页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_第3页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_第4页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分析和探讨非婚同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其涉及到法律、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因非婚同居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法律争议也在日渐增多,而我国在此方面的法律调整却是缺失的。如何保护非婚同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呢?本文拟通过对非婚同居予以法律调整的必要性和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为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应法律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婚同居法律调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是非婚同居。其涉及法律、道德、伦理等多方面问题,因而越来越受到

2、社会学家和法律学界人士的普遍关注,而我国法律对此方面的调整却几乎为零。本文意在从对非婚同居的认识、非婚同居存在的社会原因及对其予以法律调整的必要性和范围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对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作一浅论。  一、对非婚同居的认识  本文所要讨论的非婚同居,是指人们经常谈论的“非法同居”。这种非婚同居专指无婚意的同居,排除姘居、重婚等违反法律的婚姻状态。为什么要用“非婚同居”替换“非法同居”呢?笔者认为,非法同居这一界定不妥。一是现行法律、法规并未明文规定无婚意的同居是“非法”的。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

3、非”这一法理,非法同居这一用语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这种同居生活被戴上了“非法”的帽子,人们一般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对于那些并没有违反法律的同居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其二,“非法同居”这一用语,依笔者之见,最早见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1989年11月21日公布)。这一《意见》中第二条规定,“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制定这一规定的前提是缔结婚姻,而笔者所要论述的是非婚意同居。因

4、此,不以结婚为目的的同居生活不应被叫做非法同居,而以非婚同居较妥。何况,这一《意见》制定于17年前,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用落后的法律来约束、规制飞速发展生活中的新生事物,未免显得太不合时宜。其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提到了“结婚的实质要件”。何谓结婚的实质要件?笔者认为,结婚的实质要件是指男女双方自愿结合,以共同建立一个家庭为目的。不以此目的为意愿的结合就不能被视为婚姻。因此,非婚同居不受《婚姻法》的调整,不是非法的。  那么,非婚同居的构成条件

5、是什么呢?依笔者之见:第一,同居主体双方应为男女两性,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常情况下还应当具有婚姻能力。因此,排除“同性恋”同居。第二,当事人自愿建立包括性生活在内的生活共同体,但并无结成夫妻的主观意愿。第三,有同居事实,其同居行为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为秘密的。第四,同居通常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非婚同居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  非婚同居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的改变。在我国,受儒家思想及道德的束缚,男女两性之间除了建立婚姻家庭关系,就只能建立起纯粹的且有

6、限度的友谊关系;否则,就会招致人们的非议。同时由于法律的约束,婚姻是通往家庭和性生活的唯一合法途径,当事人如果要想建立家庭和保持性生活,就必须通过缔结婚姻的方式才能实现。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外国婚姻观念的巨大冲击,使人们对待婚姻家庭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门当户对”已转变为“爱情至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越来越受到冷落。“默契”和“缘份”成为缔结婚姻的首要前提,维系婚姻的主要纽带正从责任转向爱情。同时,男女两性之间除了爱情和友谊这两种关系以外,还有“红粉知己”、“第四种友谊

7、”等等各种新型关系。性开放也从表层走向深层,婚前性交往呈现出全方位的快速上升态势;青年对婚外性关系持一定程度的宽容态度,对婚外恋表示有条件的同情或认可。  第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婚姻的内涵已大大超越了基本的物质层面。在组建家庭的各种条件中,收入、社会地位、学历、家庭背景等已与“爱情”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了“爱情”这一砝码。许多青年男女对婚姻采取理性地选择,他们“宁缺勿滥”,选择以非婚同居这种方式进行“试婚”。另一方面,组建家庭的经济成本也在不断地攀升,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很

8、多人组建美满婚姻的巨大障碍。人口的大量流动,又使得维系婚姻家庭稳定性的环境因素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非婚同居的低成本性和同居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松散性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三,非婚同居是当事人理智的选择。在处理男女关系上,选择婚姻家庭、非婚同居,乃至独身,是人们理智和审慎处理自己事务的表现。  第四,非婚同居有其存在的法理基础。《婚姻法》为私法范畴。从法理上讲,法律未明文禁止的,就是非禁止的、不违反法律的。我国现行《婚姻法》、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其他民事法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