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02026
大小: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长春版语文七上第课傻瓜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傻 瓜(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2.品味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树立正确评价和辨析评价的观念。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领悟文章内涵。教学难点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层寓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同学们并不陌生,小学课文中的《麻雀》一文,就是出自这位伟大的作家之手。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傻瓜》。二、自由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在自由朗读课文时,要使学生明确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在复述课文时,用上这些词语:茅塞顿开 毫不迟延 付诸实行 落伍 不屑一顾 敬而
2、远之 大声疾呼复述时,要注意理清故事的脉络,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复述。三、整体感知,讨论分析1.“落伍了”“唬住了”“同意了”是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面对熟人的评价、告知,傻瓜为什么一句“落伍啦”就让他们缴械投降,“同意了”傻瓜的观点?熟人夸奖画家,实是炫耀自己懂艺术;熟人告知读书,实是吹嘘自己鉴赏水平高;熟人评价朋友,实是借他人抬高自我身价。所有这些人都是酒囊饭袋,硬充有识之士,盲从本是他们的特点,同意傻瓜的观点,是对自己浅薄的又一次掩饰。故而傻瓜行骗能够得逞。2.文章最后一句说:“在胆小鬼中间,傻瓜是活得下去
3、的。”这句话中的“胆小鬼”有着怎样的含义?“胆小鬼”并非指胆量小,而是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借他人吹嘘、炫耀自我的“心虚”的人们。文中的“傻瓜”傻吗?你认为谁才是傻瓜文中的傻瓜虽无建树,但从他止住“讨人嫌的流言”来看,只能算是一个聪明的骗子,不能算一个傻瓜。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还想炫耀自我的人们,从他们不断变换立场,不断盲从的行为来看,他们才是被愚弄的对象,才是真正的傻瓜。四、活动探究读了这篇文章,说说你的收获。可从傻瓜、熟人或权威角度来说,意在培养学生树立评价和辨析评价的观念。五、课堂小结怎样才不会成为傻瓜?唯有靠
4、我们的“慎思、明辨”六、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差不多先生》(胡适)、《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比较它们的异同。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
5、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7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
6、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
7、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7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
8、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气度与胸襟,培养自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