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

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

ID:10400215

大小:7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06

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_第1页
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_第2页
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_第3页
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_第4页
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机制论文..地主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的根本问题,都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何配置资源就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含。在地主制经济下,主要有如下三个资源配置主体。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是封建专制政权。包括赋税在内的财政收入,是皇室、贵族、官吏和军队等整个政权机构借以维持生存的源泉。封建政权通常是通过政策、法令和制度等行政手段,以征调赋税和其他财政收入。国家干预就成为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机制,即通常所说的“看得见的手”。地主制经济是地主将土地分租与农民以收取地租的经济制度。地主通过地租并通

2、过地租的再投资以干预资源配置..,也是支配经济运行的一种机制。包括自耕农和佃农在内的广大农民,除了为封建国家和地主生产租与赋之外,还要从事自给性生产,以满足温饱需求,维持自己的生存。农民自给也成为支配经济运行的一种机制。地主干预和农民自给,可以说是另外两个“看得见的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已有一定的发展,市场也成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机制,即通常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国家干预、地主干预、农民自给和市场机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互为消长。随着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本文将对其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作点

3、粗略探讨。从秦汉到唐代中叶,封建国家采取刚性政策措施干预经济,是国家干预占居主导地位的时代。秦至西汉初,封建租佃制方起,自耕农大量存在。他们是国家赋役和军队的主要来源。当时封建租佃制的代表是豪强地主,西汉政权从与地主争夺自耕农出发,采取了“除豪强、抑兼并”的政策。董仲舒、王莽等人以租重于赋,致民贫困为由,一再攻击租佃制,说租佃制使“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是“父子夫妇终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①。并用酷吏,设刺史,查问“强宗豪右占田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②。告缗与徙陵都要带上“豪杰兼并之家”③。以后封建政权与地主争夺自耕农的斗争一直延

4、续下来。晋代实行占田荫客之制,实亦包含限制法外占田、法外荫客之意。以后多次土断、括户也都是为了与地主争夺自耕农。北魏至隋唐的均田制更是为了保护与培育自耕农。又加以农业生产中又使用奴婢,因此封建租佃制的发展缓慢曲折,作为封建国家赋役征课对象的自耕农始终保有重要地位。——————————————①《汉书·食货志》,《汉书·王莽传》。②《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③《汉书·地理志》。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当时封建国家对农业的干预,直接深入微观经济领域。首先,采取“制民之产”的土地政策,通过建立田制,以配置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5、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封建国家总是釆取分配土地的政策,让农民保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国家赋役的征调。汉代以后,经过曹魏屯田、两晋占田、北魏、北齐、北周和隋、唐五朝的均田,都是封建国家在承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的前提下,建立各种田制,以干预土地资源的配置。汉代以“赋民公田”、授田型的“假民公田”和租赁型的“假民公田”等形式,将公田分配与农民耕种。曹魏以提供牛种、官民分成办法,组织农民在公田上屯田。两晋的占田制,国家并不授与农民土地,而是规定农民可占田百亩,以鼓励他们通过开垦占有土地。北魏至隋唐的均田制,则是向农民授田,露田和口分田身死交还,桑田与

6、永业田终身不还,并可世袭。其次,采取征调实物与劳力的财政政策,建立赋役制度,以配置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农民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本应有权安排自己的生产,封建国家却通过赋役制度越俎代庖。秦汉以来,农民须向国家提供徭役,有时徭役繁重,征调无时,严重影响农民生产,论者已多,无庸赘述。汉宣帝时,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①晋颜斐为京兆太守,时经战乱,“百姓不专农殖,乃无牛车。斐又课百姓,令闲日取木材,转相教匠。其无牛者,令养猪,投贵卖以买牛。始者皆以为烦,一二年中

7、编户皆有车牛”。②地方官吏既用“劝”,又用“令”,具体安排农户生产。国家干预之深入,于斯可见。但这只是封建国家提倡的一种典型,还不是可以广泛推行的制度。汉代田租征粮,口赋算赋征钱。从曹魏开始加强了实物税的征收。除征粮之外,又征绢帛丝麻等物。北魏是一夫一妇纳帛一匹,粟二石。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纳布一匹。唐代前期,租是每丁每年纳粟二石,调是每丁每年纳绢(或绫绝)二丈,并纳绵三两。纳麻布者加五分之二,兼纳麻三斤。这都是剥夺了他们自由种植的权利,迫使他们种桑织绢,种麻织布,加强男耕女织。更有甚者,还规定农民种树。北魏规定农民在桑田中“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

8、三根”。授麻田的农民,亦“依法课莳榆枣”。“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③唐代规定农民永业田中,“每亩课种桑五十根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