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4421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教学模式;成功素质;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筑教育的现状,重点强调了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设计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生态学等等,都对建筑学专业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筑学专业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是建筑
2、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院建筑学专业在专业目标教学体系化改革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质量,进一步探索在成功素质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建筑教育为与国际接轨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在评估的标准要求下,培养计划逐步规范,产学研结合较紧密。但总体而言,全国近80所建筑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技能培训的倾向,教学体系中主干课与相关课的关系呈纵向线型模式,基本知识的传授较扎实。但是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
3、)重书本轻调研,重表象轻能力 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大多重视和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多依赖于书面资料获取知识,重视对优秀作品的表象学习,轻视调查研究,缺乏对深入、细致、艰苦的实地考察环节重要性的认识。.cOm而我们的设计课教学由于受课时的制约,学生调研“走马观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够深入,势必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重成果轻过程 建筑设计作为主干课程,我们一贯以“最终图面成果”为评判依据,图面的表现技能则直接影响了其好坏的评价。而对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考及提出与解决问
4、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或少作评判依据。在此无形的导向之下,学生往往只注重手上功夫的技能训练,计算机制图等手段的运用,而淡化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因而涉及问题面窄,研究问题肤浅。 (三)重仿学轻创新,重专业轻综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大、速度快,查阅资料十分便捷,加之我国建筑知识的普及性低,人们对建筑好坏的评价常取决于表象、取决于“新奇”。出现了在建筑设计中拼凑“名作”、“复制杂志”的“仿学”现象。这样一来无形中抑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造成在特色与创新方面能力的匮乏。 (四)重分值轻素
5、质 建筑学专业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征。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制度下,大多数院校建筑学专业招生按分数线自高而低进行录取,几乎无法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素质。招生中这种重分值轻素质的现象,常常导致大学学习阶段“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学 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特点是专业间相关课程的开放和专业的开放。如何发挥优势,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探求自身培育特色,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开放性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6、值得广泛、持续和深入地研究。专业间相关课程的开放,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12个学分的跨学科选修课,体现了专业间的开放性。根据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开设了建筑经济、建筑环境心理学、西方哲学专题、现代企业管理概论、建筑文化与评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摄影等选修课,这样,既可与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相接轨,也可以使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深度得以升华,进而起到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的开放,则应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来源广泛和年轻富有活力的优势,加大系内选修
7、课的开课量。城市建设学院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两个专业属相关学科,专业间选修课甚至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亦可以有一定量的开放性,如土木工程的“房屋结构、地下结构、大跨度结构、特种结构、道路立交设计”及建筑学专业的“美术、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一)、建筑构造、阴影透视”等课程,若以开放的观点来看待这样的选修课环境,相信定会对学生的培养创造富有特色的良好发展空间。主要措施如下: 1.贯彻整体优化的原则,修订教学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并严格执行,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改革设计主干课程的教学
8、内容,变类型教学为目标教学,重新修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在一至三年级实行教学年级责任人和骨干教师制度,而在四至五年级则实行教学专门化制度,强调教学的环节控制,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 4.聘任教师实行公开评图制度,加强学生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5.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教学保障体系,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正常进行; 6.抓紧重点课程建设,以专业主干课(含试验课)、专业基础课和主要基础课为课程建设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