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治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治的论文 摘要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母牛流产,公牛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综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布鲁氏菌病;流产;诊治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病,简称“布病”[1]。易感动物种类很多,其中羊、牛、猪最易感。该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睾丸炎等。人患“布病”主要是由于接触带有病原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2]。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低热、多汗、全身
2、疲乏无力及神经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睾丸炎等,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被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病原及流行特点 布鲁氏菌是细小的球杆菌,经传代培养渐呈杆状。无鞭毛,不运动,无菌毛,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分类上为布鲁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共有6个种。其中流产布鲁氏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均可引起牛患病。多发生于牧区和农牧区。以产仔季节多发[3]。母牛较公牛易感,性成熟后尤为易感。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当患病母畜流产时,大量病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和子宫分泌物一起排出,成为致病性最强的传染源。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其次
3、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和交配感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而感染。.布鲁氏杆菌有高度的侵袭力,甚至可以从正常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该病的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牛感染该病的明显症状是流产,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妊娠后的第6~8个月。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也产下弱犊,但往往存活不久[4]。感染布病的妊娠母牛流产前表现出分娩的征兆,阴唇及乳房肿胀,阴道黏膜上有小米粒大的红色结节,阴道内有灰白色或灰色粘性分泌液。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会在1~2周内从阴门内排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恶臭分泌物。有
4、的病例因子宫积脓长期不愈而导致不孕。公牛感染后主要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除了以上明显症状外,有时有轻微的乳房炎发生,个别病例会出现关节、滑液囊炎。 剖检常见的病变是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呈黄色胶样浸润,表面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流产牛的子宫黏膜或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的渗出物或脓块。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与黏膜有出血点与出血斑,皮下和肌肉间发生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肝脏和脾脏肿大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公畜患病时,可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3诊断 3.1初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孕畜发生流产,特别是第一胎流产多,并出现
5、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不孕;公牛发生睾丸炎、附睾炎,不育,加上胎衣、胎儿的病变等可怀疑为该病,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3.2实验室诊断 3.2.1病原学检查。采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脾、肝等)胎衣、阴道分泌物、乳汁等涂片,进行柯氏染色。具体方法: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0.5%沙黄液,并加热至出现气泡,约2~3min,水洗后,再滴加0.5%孔雀绿液,复染40~50s,水洗,晾干,镜检。检验结果为布氏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及细胞呈绿色。布氏杆菌大部分在细胞内,集结成团,少数在细胞外面。 3.2.2分离培养。布氏杆菌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初代分离培养时,须在含肝
6、汤、血清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选用基础培养基如血琼脂基础中加入2%~5%的牛血清或马血清,或者血清葡萄糖琼脂、甘油葡萄糖琼脂等。该菌生长缓慢,一般需要7d或更长时间才能长出肉眼可见的菌落。该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因种类而不同。一般能分解葡萄糖产生少量酸,不能分解甘露糖,不能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vp试验及mr试验均阴性。有些菌型能分解尿素和产生硫化氢。 3.2.3血清学试验。检疫的常用方法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凝集试验,判定凝集效价1∶50可疑,1∶100以上为阳性)。全乳环状试验常用于无污染牛群布鲁氏菌病的监测。 4防治 布鲁氏杆菌是兼性细胞
7、内寄生菌,化学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其防治过程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定期检疫、淘汰病畜,培养健康畜群、定期免疫接种、加强消毒为主导环节的综合性措施,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布鲁氏杆菌病的目的,确保牛的健康。 4.1定期检疫 在无该病流行的地区,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疫,引进牛时需隔离观察2个月,在此期间进行2次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方可混群,阳性者立即淘汰。疫区每年春秋季节对牛只(8个月以上为宜)各进行1次检疫,接种过疫苗的动物在免疫后1~3年内检疫,检疫出阳性动物,应及早淘汰或做无害化处理。 4.2定期预防接种 可选用猪2号布鲁氏菌苗或羊5号布鲁氏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