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讨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保持竞争能力,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通过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财务管理 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它不仅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民生问题也意义重
2、大,是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的经济增长动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但其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思想落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风险预防意识弱,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呆坏账数额大,造成现金流量不足、周转不灵,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有力的保证。企业应该严格按照信用标准和信用政策的规定,控制企业赊销业务的发生。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记账、
3、清理、催收,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处理。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并不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进行严格的审查,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领导者的主观爱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2.资信等级评定方法落后 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被动地采取传统的“5C”法,即通过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Condition)五方面评定客户资
4、信,而忽略5C法对中小企业的适应性。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加选择地将产品赊销给客户,对客户的信誉程度、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大、坏账比率增大、资金流转不畅,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盲目赊销 中小企业通常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并把它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绩效的重要指标。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误导,销售人员易为了提高业绩,盲目抢占市场,扩大商业信用,大量业务采取赊销方式,追求高收入、高利润,忽视长远利
5、益,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而且迫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往往出现“买人情跑销售”的现象,赊销业务只增难减,企业现金流量困境越来越严重。 4.催讨账款困难重重 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正常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所挤占。又没有强有力收款措施,企业坏账比率大幅上升,已经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坏账率。二是目前缺少政府对中小企业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且司法程序烦琐,对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也跟不上,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在企业遭遇恶意拖欠账款时,因为法律诉讼的成本费用高、裁定执行效果不好
6、,难以用法律手段捍卫权利。无奈之下或者求助于民间的“讨债机构”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方式强行要债,或者转而靠拖欠其他企业账款弥补漏洞,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的问题解决不了,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来看,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比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收集能力低 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高低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对客户资信等级的评价的正确性。而中小企业的这种客户信息的搜集能力往往达不到正确判断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人才缺乏,未构建自己的信息机构,且
7、相关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再加上能承担的成本相当有限,其自身获得信息能力非常弱;另一方面,是企业外部原因导致的。政府缺乏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信息统计的机构,缺少对企业基本信息,诸如生产规模、财力状况、资信信息等的了解,以至中小企业缺乏从外部了解合作企业的渠道。 2.日常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总额居高不下,坏账比率不断上升,主要是企业内部各项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弱。有的企业未建立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度。财会部门与销售部门责任不明确,缺乏沟通,销售和财务信息不连贯,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8、。另外考核制度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这促使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忽略之后的收款工作,而这部分销售额成为坏账的风险极大。应收账款日常实际管理工作也不规范,未建立客户档案或档案不全、未按实际情况制定信用标准、平时不进行账龄分析等许多管理缺陷都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低下。 3.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