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仿真题(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物理仿真题(五)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物理学家的贡献,不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伽利略以实验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得到了落体运动规律C.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发现了质子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运动,每隔时间T轻轻放上相同的物块,当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后,相邻两物块的间距大小A.与物块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有关B.与物块的质量大小有关C.恒为vTD.由于物块放上传送带时,前一物块的速度不明确,故不
2、能确定其大小15.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C.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D.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dLv0y16.如图所示,质子()和粒子(),以相同的初动能垂直射入匀强偏转电场(粒子重力不计),则这两个粒子射出电场时的侧位移y之比为:A.1:1B.1:2C.2:1D.1:4二、双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17.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底BSAFFh部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速度为,AB的水平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B.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3、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s-mghD.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8.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半径不同的半球形碗,放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使两碗口处于同一水平面.现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小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分别从两个碗的边缘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则:A.过最低点时两小球的速度大小相等B.两小球机械能对比,始终相等C.过最低点后两小球将滚到碗的另一侧边缘且不溜出D.在最低点两小球对碗底的压力大小不相等,半径大的压力大19.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平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接通开关K,电源即给电容器充电.则:A.保持K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
4、板间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B.保持K接通,增加两板间的距离,则极板上的电量增大PC.断开K,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D.断开K,把两板沿水平方向错开一些,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图所示,在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P点运动到Q点的轨迹,不计粒子所受重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粒子加速度逐渐减小QC.P点的场强大于Q点的场强D.P点的电势低于Q点的电势21.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
5、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B.左边气体压强增大C.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4分)34.实验题(本题有两小题,共18分)(1)(4分)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
6、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2)(14分)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可用以下给定的器材和一些导线来完成实验.器材:待测干电池E,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6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滑动变阻器R1(Ω),滑动变阻器R2(0--),开关S。①为方便实验调节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R1或R2)。②实验所用电路如下图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下图乙中完成实物连接图.图中部分电路已连接,不能更改。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所记录的数据,画出的U-I图像,通过分析可知,其
7、中_______(填a或b)图线是表示电压表V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关系。④根据图像求得电动势E=V,内阻r=Ω(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35.(18分)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最后停在C点.现每隔0.2s通过传感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率v,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设物体经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物体在AB段和BC段的加度a1和a2(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