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

ID:10141606

大小:142.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上海虹口调研)右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其中蕴含的思想来自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解析: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这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清朝皇帝用以警示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励自己做个好皇帝,成为一代名君。答案:B2.(泰安调研)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前,去

2、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解析:B项是孔子的核心主张。答案:B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答案:A4.(广东三校联考)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3、孔子这样说的根本出发点是()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格物致知”解析:“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其维护的是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答案:C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解析:材料中的译本出现在1691年,是清朝前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A观点

4、错误。从材料中欧洲多种译本的出现,可知B、D正确。中国的儒学在“西学东渐”时期有传教士介绍给西方,C正确。因此,答案是A。答案:A6.(乳山期末)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le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解析:注意题中信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人类意识的觉醒”,结合所学可知是百家争鸣时代。答案:A7.(厦门考试)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5、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解析: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对鳏、寡、独、孤四种人实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答案:C8.(潍坊二模)《管子》“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这种规定的实质是()A.划分阶级关系B.维护生活秩序C.处理人际关系D.维护等级差别解析:“量”、“制”、“度”、“禁”规定等说明当时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差别,属于礼乐制度的内容,礼乐制度是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而建立的。答案:D9.(南通二调)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6、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西汉儒学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A、C选项不符史实,D是影响。答案:B10.(龙岩质检)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

7、啊。由此可知A正确。答案:A11.(肇庆二模)西汉时代,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大一统”主张B“三纲五常”学说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D.“天人感应”学说解析:西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基础即为“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