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31579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近体诗六首达标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体诗六首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隔叶黄鹂空好音(hǎo)塞上长城空自许(sài)B.早岁那知世事艰(nǎ)两朝开济老臣心(jǐ)C.深巷明朝卖杏花(cháo)锦官城外柏森森(bǎi)D.千载谁堪伯仲间(zài)潮打空城寂寞回(kōnɡ)答案:A解析:B项“济”应读“jì”;C项“朝”应读“zhāo”;D项“载”应读“zǎ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清泉山青水秀喧哗寒暄B.寥落穷困潦倒寂寞冷漠C.瓜洲九亿神州艰难坚强D.鱼竿渔舟唱晚沧海苍翠答案:A解析:A项,山青水秀—山清水秀。3.下列加点的
2、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没来由。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惆怅的样子。C.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父子,引申为有所区别。D.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悲愤。答案:C解析:C项“伯仲”:指兄弟的次第,比喻事物不相上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D解析:A项“在”动词,存在。B项“先”副词,指事情、时间发生在前后。C项“自”代词,自己。D项“夜”①名词作状语,在夜间;②名词,夜晚。5.下面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
3、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答案:C解析:C项着力渲染“幽深”之意,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6.下面关于近体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指的是成熟于唐代的律诗和绝句。B.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C.每句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D.凡双数句都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答
4、案:B解析:B项,每首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傍晚”的意思。B.首句中“空山”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5、答案:C解析:浣女归而竹喧,划渔舟而莲动。故C项错。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的情绪。答案:D解析:D项流露出的应是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9.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
6、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答案:D解析:D项,“万里”指
7、“离家万里”,是从横向(空间)着笔;“百年”指“人在暮年”,是从纵向(时间)着笔。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0.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___________环境,主要运用了的___________手法。答案:深幽寂静以动写静11.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12.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
8、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案: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