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10804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6
《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检查西方列强侵华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年级高三学科历史时间地点备课组长缺席人员主讲人主题专题一:西方列强侵华史一、六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法战争:1883.12—1885.7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5、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
2、争: ①1931—1937年,日本发动的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强租“新界”割去香港。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割去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赔款1800万两白银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④《辛丑条约》
3、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②《天津条约》营口(最北端)、南京、汉口、台湾等10个通商口岸。③《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④《中法新约》中越边界开埠通商。⑤《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及附件:规定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租界权。②《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③《中法新约》:法国首先取得修铁路的特权。④《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设厂的特权。⑤《辛丑条约》:列强取
4、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⑥《二十一条》:日本对中国的保护权。⑦《何梅协定》:日本迫使中国中央军队撤出河北,进一步控制华北。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③《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内河航运权首先被破坏。④《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⑤《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⑥《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6、三大不平等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②中日《马
5、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列强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1、近代前期(1)甲午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增开商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2)甲午战争后: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 ①开设银行 ②政治贷款 ③投资铁路 ④开矿设厂2、近代后期(1)日本在全面侵华期间,“以战养战”,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力野蛮地进行经济掠夺。(2)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独占中国商品市场。四、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政治侵略1、通过
6、强迫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攫取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特权,损坏中国的主权完整。2、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成为“国中之国”。不仅损坏了中国的主权,而且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3、干涉中国内政。(1)控制中央政府或实力派人物,实行“以华治华”,加强侵略。①失植晚清政府 ②扶植北洋军阀 ③扶植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④扶植溥仪建立伪“满州国” ⑤扶植汪精卫伪南京国民政府(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和制造大屠杀及血案①镇压中国人民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镇压二七大罢工;阻挠北伐战争;美国扶蒋反
7、共②制造大屠杀和血案:英:鸦片战争时期的镇江惨案;1925年五卅惨案。 日本:1894年旅顺大屠杀;1928年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1937年南京大屠杀③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专题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知识归纳分析] 本专题内容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中,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强和改变中国命运而进行的抗争和救国救民的探索。 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
8、坚强决心,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④甲午中日战争中,马玉昆、左宝贵、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⑤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壮烈牺牲。 ⑥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