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8242

大小:2.44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4-01-22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二期末模拟试题地理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3分,共6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台题目要求。图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34.6°S,58.4°W)某中学足球场及旗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若仅考虑太阳方位的影响,该校足球队员在7月份训练射门时,令负责扑球的守门员明显感觉阳光刺眼的球门位置和时间(当地时间)为()A.甲,16点B.甲,4点C.乙,16点D.乙,9点2.7月,校内旗杆正午影长及一日内旗杆影子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化情况分别为()A.影子变长,角度变小B.影子变短,角度变大C.影子变长,角度变大D.影子变短,角度变小【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在甲球门守门面朝东南,当地时间16点和4点太阳方位都不是位于东南,不会影响视线,AB错误;在乙球门处守门面向西北,当地时间16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会感觉阳光刺眼,C正确;9点乙地太阳方位不是位于西北,D错误。所以选C。【2题详解】 7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日影变短,南半球昼长变长,日影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大,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和田市是著名的“玉石之都”,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区,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图1示意和田市位置,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完成下面小题。3.和田玉属于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4.图1中和田河上和田籽料富集最多的地段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5.和田籽料磨圆度较好主要得益于()A.岩浆冷凝B.冰川沉积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答案】3A4.C5.C 【解析】【3题详解】由题干可知,和田玉属于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后变质形成的变质岩,图2中①为变质岩,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③为喷出型岩浆岩,④为沉积岩,故选A。【4题详解】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和田籽料沉积、富集。图1中丙处为河流出山口,和田籽料最易富集;甲、乙均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流速快,和田籽料不易沉积;丁地位于沙漠地区,流水少,只有少数细小颗粒物沉积,故选C。【5题详解】由题干可知,河流中的和田玉籽料是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形成的。故和田籽料磨圆度较好主要得益于流水侵蚀及玉石间的磨蚀作用,故选C。【点睛】变质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图为某年11月19日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时刻()A.北京雨过天晴,气温回升、风和日丽B.黄海海域受暖锋天气影响,风大浪高C.朝鲜半岛将再次迎来降水,进入雨季D.长春受冷空气持续影响,气温下降7.由于冷锋运动速度快,当甲锋面追上乙锋面后,锋面结构应为() A.B.C.D.【答案】6.D7.B【解析】【6题详解】从锋面气旋运动的方向可知,北京处在冷锋后,雨过天晴,气温下降,A错误;黄海海域受冷锋天气影响,风大浪高,B错误;朝鲜半岛处在暖锋后,暖锋锋前降水,C错误;长春处在暖锋前,受到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D正确。故选D。【7题详解】当甲锋面(冷锋)追上乙锋面(暖锋)后,暖空气前后两侧为冷空气,AC错误,暖气团受冷空气影响会爬升到冷空气上方,不会出现下降,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因为锋面是冷暖气流相遇后才能形成的,所以只有在低压控制下的辐合气流才能形成锋面,而高压中心附近的气流是向周围辐散的,冷暖气流不会相遇,所以形成不了锋面。下图示意北半球亚热带沿海甲、乙雨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夏季,给甲地带来降水的风主要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9.甲、乙两地降水相比()A.乙地年降水总量大B.乙地降水集中冬季C.甲地降水四季均匀D.甲地降水冬季增长快【答案】8.C9.B【解析】【8题详解】由题干可知,该地为北半球,读图甲地5-9月降水累积量大,说明该地夏季多雨,材料为北半球亚热带,可以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汽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读图乙地10-次年2月降水累积量增加快,冬季降水多,根据材料该地位于亚热带,所以乙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冬季,B正确;读图甲地年降水总量大于乙地,A错误;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C错误;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增长快,D错误。故选B。【点睛】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典型的农作物为葡萄、油橄榄等。地中海周边航海条件季节差异大,相同气候类型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也较大。西班牙的柑橘出口量在世界首屈一指,该国在橘树行间种植杂草。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地理要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地中海海域航行条件好的季节,地中海沿岸()A.空气湿度大B.能见度较低C.大气压偏高D.盛行偏南风11.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环流B.洋流C.地形D.人类活动12.橘树行间种植杂草对土壤的主要作用是() A.夏季防止水土流失B.夏季增大昼夜温差C.冬季增加土壤肥力D.冬季减少土壤蒸发【答案】10.C11.A12.C【解析】【10题详解】地中海海域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地中海海域的夏季,炎热干燥,空气湿度小,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A错误;雾少,能见度高,B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气压偏高,C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小,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图示地区南部靠近30°N,纬度偏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时间较长,因此降水较少,而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长,降水较多,因此该地区南北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不同,A正确;该区域西部受到加那利寒流的影响,降水会出现东西差异,而不是南北差异,B错误;南北地形差异不大,对降水的影响不大,C错误;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程度并不大,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该国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水土流失少,A错误;与裸地相比,种植杂草会减小温差,B错误;冬季降水较多,种植的杂草枯死腐化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C正确;冬季杂草枯死后,覆盖在土壤表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但由于冬季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所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点睛】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大陆西部30--40°之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地中海气候区内,纬度越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纬度越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少。读“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洋流()A.①④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B.②③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C.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为暖流D.在中低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流动14.图中()A.甲海区风急浪高B.乙处污染物不易扩散C.丙地常年温暖干旱D.丁处多海雾影响航行【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根据海陆分布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洋流分布图。①大部分为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④为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影响,A错误;②为北太平洋暖流,受盛行西风影响,③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受季风环流影响,B错误;根据图中洋流分布可归纳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为暖流,在中低纬度海区呈顺时针流动,C正确,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甲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小,A错误;乙处有洋流流经,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错误;丙地常年受西风和暖流影响,降水多,C错误;丁处为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D正确;故选D。【点睛】洋流的地理意义: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局部: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对渔场分布的影响:A、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②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 B、上升流渔场(在上升流的作用下,深层海水将大量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衍)。对航运事业的影响:顺流:速度快,节约时间和能源;逆流:速度慢,浪费时间和能源;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降低污染程度;扩大污染范围。某科考队计划在夏季赴某山峰进行路线考察。下图为该山峰的一幅手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充足B.坡度较小C.登顶距离短D.植被类型丰富16.图中()A.山峰可能位于云南B.山体北部针叶林广布C.甲区域为高山冰雪带D.2000米以下有夏季牧场【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是南坡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小,登山时比较省力,B正确;由图可知,该山海拔较高,空气稀薄,过分强烈的光照对科考队员的眼睛有一定的伤害,A项不是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南坡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小,登顶距离长,C错误;由图可知,其它坡面与南坡的植被类型数量相同,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该山的山麓地带为荒漠,说明当地气候干旱,不可能位于云南,A错误;据图可知针叶林分布在山体南部,B错误;甲区域海拔基本在5000米以上,高山稀疏植被带的上部,海拔高,气温低,按照山体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应该为高山冰雪带,C正确;2000米以下全部为荒漠,不会有夏季牧场,而且冬季牧场海拔较低,夏季牧场海拔较高,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可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是本题图中基带为荒漠带,需要依据荒漠带以上出现的其它自然带类型进一步定性基带的荒漠带是属于热带荒漠还是温带荒漠。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人类活动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A.叶片较宽大B.叶片较厚实C.根系欠发达D.根茎抓力强18.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A.雨季泥沙多,水体浑浊B.旱季泥沙少,水体清澈C.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D.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19.为了保护河苔草,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A.关闭所有工厂,消除河流污染B.限制景区客流,减少生态破坏C.下游修建水库,减少河流泥沙D.上游修建大坝,降低河流流速【答案】17.D18.C19.B【解析】【17题详解】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受流水冲击较强,而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表明河苔草根茎抓力强,D正确;叶片较宽大和叶片较厚实,与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无关,AB错误;根系欠发达,容易被急流冲走,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根据材料,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所以河苔草转为艳丽的颜色需要有充足的光照。该地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位于北半球),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再根据时间,每年7~11月,判断应该是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光照是主要影响因素,泥沙多少不是主要原因,C正确,B错误;河苔草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水体浑浊不利于河苔草生长,A错误;光照减弱不利于河苔草生长,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该地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了保护河苔草,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限制景区客流,减少生态破坏,B正确;关闭附近工厂不利于该地经济发展,A错误:下游修建水库,不会减少该地河流的泥沙, C错误;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上游修建大坝,降低河流流速,改变了河苔草的生境,不利于河苔草生长,D错误。故选B。【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完成下面小题。20.与谷地相比,图中山顶植被的生长环境主要表现为()A.光照较少B.热量较少C.土壤水分较少D.风力较小21.该地植被分异属于()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20.C21.D【解析】【20题详解】与谷地相比,山顶的光照比较充足,A错误;该区域在我国东南部,热量条件比较丰富,山谷与山顶的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热量条件相差无几,B错误;与山谷相比,山顶因径流往低处流及下渗原因,土壤水分较少,结合山谷与山顶均为常绿植被,但山顶为硬叶植被,可知土壤水分较少是主要原因(硬叶植被更耐旱),C正确;山顶风力应比山谷大,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 该地植被是垂直方向发生的变化,非水平方向的,BC错误;然而垂直分异规律的分异基础需要足够相对高度,该地的相对高度较小,不足以形成垂直分异,A错误;山谷与山顶均为常绿植被,但山顶为硬叶植被,主要是由于山谷与山顶的地形差异,土壤水分条件差异大,导致的植被分异,所以为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故选D。【点睛】地方性分异是指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性。例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再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37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地出现水资源紧张和用水困难现象,为了寻找地下水,该地水文地质队经过勘探,绘制了当地地质剖面图(下图)。甲为褶皱受外力作用后形成的山地,①②③④为备选的打井地点,一般来说,打井要考虑地质构造、海拔、地下水运动状况、岩层保水性等因素。(1)说出甲地的地质构造,简述其由水平地层形成山地的过程。(2)经综合分析,地质队建议选择②地打井,分析该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1)地质构造:向斜。过程: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或受内力作用),使甲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性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地。(2)位于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靠近断层,深层地下水出露;海拔相对较低,高处的地下水向此处迁移;页岩广布,减少水分的蒸发与下渗,保水性好。【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褶皱、断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或受内力作用),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甲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向斜槽部由于受到两翼岩层的挤压,岩性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久之相对高耸形成山地。【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位于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②靠近断层,断层线附近常有深层地下水出露;②海拔相对较低,高处的地下水向此处迁移,利于集水;②处岩层为页岩,页岩质地较为细密,透气性和透水性较差,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与下渗,保水性好。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下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1)说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两地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3)差异: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相较于A地,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并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和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特征及原因、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可知,A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由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可知,A地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干湿季分明,因此A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小问2详解】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旺盛,因此降水较多。【小问3详解】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AB两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多少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AB两地均属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图中B地纬度较低且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控制时间较长,所以雨季较长;B地位于马拉维湖西侧,(东南)信风经过湖泊时增湿,湿润的气流受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雨季较长,故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是北极地区人类社会的重要商品,为当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资。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具有季节迁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圣劳伦斯湾表层平均盐度为22‰,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成为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左围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右图示意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 (1)指出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2)比较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的盐度与同纬度大洋的差异,并说明理由。(3)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但也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推测该海域事故高发的原因。【答案】(1)沿陆地边缘有寒流经过,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白鲸可顺洋流南下,提高游动的速度(节省体力);圣劳伦斯河注入圣劳伦斯湾(河流入海口鱼类丰富),陆地边缘沿岸食物较充足。(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的盐度更低。理由:圣劳伦斯河水量丰富而稳定,注入海湾可稀释表层海水的盐度;圣劳伦斯湾有寒流经过,(海域气温相对较低),表层海水蒸发较弱;该海湾海域较封闭,与外界的海水交换不畅。(3)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之处,常年多大雾天气,海域能见度低;初冬冻结和春季解冻时,该海域多浮冰(高纬度寒流携带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风险大);该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阴雨天气;海湾的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不利于海上航行。【解析】 【分析】本题以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和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为命题情境,下设3个小问,考查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分布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白鲸沿陆地边缘南下需要从环境,水温,食物等角度区分析,依据材料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代表白鲸属于冷水生物,适宜在温度较低的水域生存,在夏季北美洲纽芬兰岛附近游向南流动的沿岸寒流,为白鲸南下提供适宜的水温环境;南下的沿岸流也可以让白鲸顺溜而下,节省体力;夏季沿岸地区由于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饵料丰富,在白鲸南下途中食物充足。【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劳伦斯湾表层平均盐度为22‰,在右图中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海水盐度约为34‰,劳伦斯湾海水盐度小于同纬度海域。造成海水盐度小的原因可以从降水、地表径流、蒸发、海域是否封闭等方面进行分析。劳伦斯湾游劳伦斯河注入,大量河水稀释海水,降低了海水盐度;劳伦斯湾在左图众可以看到有寒流流经,寒流能够降低海水温度,减少蒸发,降低流经地区空气湿度,降低海域盐度;劳伦斯湾外侧有纽芬兰岛,海域相对比较封闭,不利于劳伦斯湾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等原因导致该海域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地区。【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