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

ID:83507431

大小:1.29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3-07-02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三诊)地理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氢能由于原料易获得、发热值高、燃烧无污染被有的人称为人类未来“终极能源”,但氢气制造及应用技术要求高。Z企业是中国石化能源龙头企业,在国内现有3万多座加油站,居同类企业首位。近年来该企业开始发展氢能源产业,并与法国的国际著名氢能源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从事氢能技术研发,并进行氢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如对现有加油站进行改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Z企业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能源结构升级B.保证收益持续稳定C.减缓化石能源枯竭D.提高氢能相关技术2.与Z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对法国氢能企业最主要的影响是()A.拓展国际市场B.提高企业知名度C.积累技术经验D.获得资金的支持3.与我国其它氢能源企业相比,Z企业在我国布局氢能产业的显著优势是()A.制氢的成本较低B.政府的政策支持C.庞大的市场需求D.完善的设施网络【答案】1B2.A3.D【解析】【1题详解】石化能源作为非可再生能源,会面临消耗殆尽的风险,氢能作为终极能源,具有广阔前景,Z企业作为中国石化能源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收益持续稳定,B正确;发展氢能有助于能源结构调整,减缓石化能源枯竭、提高氢能相关技术,但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氢能企业国际著名,说明企业知名度本身较高、且具备一定的技术经验,BC错误;成立合资公司,对法国氢能企业主要的影响并非是获得资金的支持,D错误;与中国石化能源龙头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有助于法国氢能企业扩展中国市场,A正确。故选A。【3题详解】

1根据材料题干可知,Z企业作为我国的石化能源龙头企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布局氢能产业的显著优势是完善的设施网络,D正确;制氢技术要求高,成本并不会较低,A错误;政府的政策支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其他企业也可能具有,不是Z企业的显著优势,BC错误。故选D。【点睛】氢能是指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剖面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从图中可以直接观察到()A.褶皱B.两侧岩层向上拱起C.断层D.中间岩层断裂上升5.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主要是受到()A.张力作用B.压力作用C.滑坡作用D.变质作用6.关于图中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形成的时间更晚B.甲乙丙岩层具有大量气孔C.丙比乙的岩层厚度更大D.甲与乙错位距离约为1米【答案】4.C5.A6.D【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中间甲、丙处岩层沿着断裂面发生断裂并向下错位,为断层,C正确,D错误;褶皱岩层是弯曲变形的,或向上拱起、或向下弯曲,AB错误。故选C。【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甲、丙处岩层沿着断裂面发生断裂并向下错位,为断层,此处断层是岩层受到张力,断裂下陷导致的,故A正确;受压力作用岩层会弯曲变形,B错误;滑坡作用、变质作用一般不会使岩层断裂,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

2读图可知,甲、乙为同一岩层,形成时间一样,A错误;甲、乙、丙为沉积岩,没有大量的气孔,B错误;乙的岩层较丙的岩层厚,C错误;读图可知,甲与乙错位有大半个人,距离约1米,D正确。故选D。【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城市一天出租车的上、下客位置(也称为轨迹点)分布数据,能反映该城市部分人口当天使用出租车进行空间移动的信息与特点。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武汉市三环以内约510万个出租车轨迹点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影响该市出租车轨迹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行政区划B.道路等级C.住宅密度D.出行需求8.甲、乙两地轨迹点的密度相差极为悬殊,其主要形成原因是()A.地租价格的差异B.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C.开发时间的早晚D.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

3读图可知,出租车轨迹点分布不均,市中心比较集中,市区边缘比较稀疏,说明影响该市出租车轨迹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出行需求,D正确;行政区划、道路等级、住宅密度对出租车轨迹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甲位于城市中心,应该是商业区,人口到达密度大,出租车轨迹密集;乙位于城市外缘,可能是工业区,人们出现时间相对固定,出租车密度较小,故甲、乙两地轨迹点的密度相差极为悬殊,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B正确;地租价格的差异,通过影响城市功能区而影响出租车轨迹,不是直接影响因素,A错误;开发时间的早晚、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对出租车轨迹点影响小,CD错误。故选B。【点睛】在开始规划一个城市时,要根据该城市不同特点和要求,对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市内道路广场、对外交通、仓库等城市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功能分区。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阿曼,终年炎热干燥。2006年阿曼的法拉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是一种人工水渠灌溉系统,利用地势落差,把水从山区引到村庄,水渠大部分藏于地下,一般到村庄附近才出露地表。根据农田大小划分水资源配额,遵循饮用—沐浴一洗衣—灌溉的使用顺序,这套用水制度至今还在执行。下图为某村庄附近的法拉吉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结合材料,推测法拉吉主要引用水源是()A.河流水B.地下水C.淡水湖泊水D.高山冰雪融水10.法拉吉大部分藏于地下和在村庄附近出露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收集地表水;提高水温B.减少水资源蒸发;方便取水C.减少污染;减少工程量D.获取地下水;增加空气湿度11.法拉吉严格的用水制度可以()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体现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③提升灌溉水源水质④体现公平合理的价值追求

4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9.B10.B11.D【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法拉吉是一种人工水渠灌溉系统,利用地势落差,把水从山区引到村庄,水渠大部分藏于地下,一般到村庄附近才出露地表,法拉吉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湖泊少,气温高,不易形成冰雪,其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法拉吉大部分藏于地下因为当地终年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为减少水分蒸发量;在村庄附近出露是为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方便取水,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法拉吉严格的用水制度遵循饮用—沐浴一洗衣—灌溉的使用顺序,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①正确;无法体现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②错误;灌溉水源位于最后环节,水质较低,③错误;严格用水制度是根据农田大小划分水资源配额,体现公平合理的价值追求,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法拉吉实际上是一种自高而低的人工水渠,它利用地势的落差,把水从山区引送到村庄,它有的部分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部分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根据水源和水道种类的不同,法拉吉分为几个形式。第一种叫“达伍迪亚法拉吉”,是修筑在地表下的水渠,长度达数公里,深数十米。它的水源来自山区底土收集的雨水,因此水流依降雨量的大小而变化。如果降雨量小,则水流缓慢;如果山区降大雨,则村子里的法拉吉水流湍急。第二种叫“盖尔法拉吉”,是从地面和半地面的流水中汲取水源的渠道,一般长约500~2000米,深度不超过3~4米,它的水源来自河谷。第三种法拉吉叫“泉水法拉吉”,是水源直接来自泉水的法拉吉,长200~1000米。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并铺设在海底的导线,承担了当前90%的国际通信业务。下图为部分地区的海底电缆线路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2.海底电缆利用的海洋资源为()A.动力资源B.矿产资源C.化学资源D.空间资源13.造成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的海底电缆线路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位置B.经济水平C.技术条件D.地质条件【答案】12.D13.A【解析】【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并铺设在海底的导线,故海底电缆利用的海洋资源为空间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海底电缆承担了当前90%的国际通信业务,读图可知,东南亚海底电缆的密度大于澳大利亚周围海域,是因位于东南亚海域的马六甲海峡航运繁忙,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国际通信需求量大,故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A正确;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澳大利亚海域的国家较好,但海底电缆密度小,说明二者不是正相关,BC错误;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相比地质条件更复杂不利于海底电缆的分布,D错误;故选A。【点睛】海洋资源包括了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水产)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海洋资源主要是指储藏于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鄱阳湖通过入江通道在湖口处汇入长江,近些年长江中下游河段和鄱阳湖的水文水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图为鄱阳湖入江通道的水底地形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4.与1998年相比,2015年鄱阳湖入江通道在该剖面处()A.同水位时流量减小B.水底地形在剖面两端变化最大C.同流量时水位下降D.水位为5米时的水面宽度变窄15.下列选项与鄱阳湖入江通道水底地形变化最相关的是()A.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夏秋季湖口附近长江干流的水位降低C.鄱阳湖与长江水位差加大D.冬春季湖口附近长江干流的水位升高【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解】由图可知,2015年的水底地形横剖而整体较1998年降低,故该段入江通道以下切侵蚀为主。水底地势降低,故相同水位时,通过该剖面的流量变大;相同流量时,该剖面的水位更低,故A错误,C正确。与1998年相比,2015年水底地形的高程在剖面两端变化很小,故B错误。水位即水面的高程,由图可见当水位为5米时,2015年的水面宽度比1998年的更宽,故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剖面2015年的水底地形整体较1998年降低,以下切侵蚀为主,故可以推测出鄱阳湖与长江干流的水位差应该加大,使得经过入江通道的地表径流流速增大,对泥沙的侵蚀搬运作用增大,水底地形的海拔才会不断降低,故C正确。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如果加剧,则输入鄱阳湖的泥沙会增多,鄱阳湖湖床及入江通道则会淤积抬升,而非侵蚀,故A错误。鄱阳湖为长江的吞吐湖,夏秋季长江干流的河水流入湖泊,若长江水位降低则水位差降低,经过通道的水流速度降低,不利于泥沙的侵蚀搬运,故B错误。冬春季鄱阳湖的湖水流入长江,若长江水位升高,则水位差降低,经过通道的水流速度降低,不利于泥沙的侵蚀搬运,故D错误。故选C。【点睛】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二、非选择题:共55分。注意所有题目都必须作答。

7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攀牙湾位于泰国南部,大大小小的石灰岩岛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海湾中,曾经的陆上峰林地貌演变成了现今的“海上峰林”景观,其中有些岛屿下部已悬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湾内旅游业发达。攀牙湾内沿岸红树林广布。图1为攀牙湾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海上峰林”景观图,图3为某悬空岛屿景观图。(1)结合材料,说明海上峰林从岩石形成至今的海陆变迁过程。(2)某旅游者乘坐小艇穿过图3悬空岛屿的下部时,发现头顶有很多倒悬的锥状岩石。指出这些锥状岩石为哪种喀斯特微地貌,并简述其形成过程。(3)曾经攀牙湾以西海域发生过一次强烈海底地震,从而引发海啸。有人认为与图1中安达曼海沿岸的甲地相比,攀牙湾内沿岸受到海啸的危害更小,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攀牙湾中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石灰岩是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故最初该地为海洋环境;然后石灰岩经过流水溶蚀形成陆上峰林,说明海平面下降或地壳抬升,攀牙湾变为陆地环境;然后陆上峰林演变成现今的“海上峰林”,说明海平面上升或地壳下沉,攀牙湾海拔较低的区域再次变为海洋环境。(2)石钟乳。石灰岩被流水溶蚀,溶解于水;(溶解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重新沉淀(析出碳酸钙),不断累积形成石钟乳。(3)赞同。攀牙湾内的沿岸地区距离震源更远,受到的冲击更小;攀牙湾西部的半岛能够阻挡海啸对海湾内部的直接冲击;湾内沿岸红树林广布,且众多的海水峰林,能减轻海啸对海岸的影响。不赞同。攀牙湾三面环陆,海啸引发的上涨海水涌进海湾后进一步推高水面,淹没更多区域;海湾内旅游业发达,人口密度较安达曼海沿岸的甲地大,造成的危害更大;众多的峰林受到海啸的冲击容易倒塌,掩埋海岸造成重大损失。【解析】

8【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演化的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海啸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的原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主要在海洋环境下形成,属于沉积岩,所以该地最初为海洋环境,接受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而陆上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表明该地地壳抬升或海水面下降,石灰岩出露地表,使得该区域变成陆地环境,接受流水的溶蚀形成陆上峰林。而目目前陆上峰林变成海上峰林,表明区域地壳下沉或海平面抬升,海拔较低的区域被海水淹没,该地区又变成海洋环境。【小问2详解】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可知,游客从悬空岛与下部经过时,头顶很多倒悬的锥形岩石,属于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锥状物体,为石钟乳。其形成过程是:石灰岩容易被流水溶蚀,溶解于水溶液的碳酸氢钙从洞顶向下滴落的过程中,随着二氧化碳的溢出,碳酸钙重新沉淀,不断积累,形成石钟乳。【小问3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表明观点并阐述对应的理由。赞同:根据图中海底地震的位置、甲位置和攀牙湾三者地理事物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可知,相比而言,攀牙湾内的沿海地区距离震源相对更远,受到海浪的冲击更小,而攀牙湾西部的半岛可以削弱海浪,阻挡海啸对海湾内部的直接冲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攀牙湾内沿岸红树林广布,红树林被称为海洋卫士,可以有效的削风减浪。同时,攀牙湾具有众多的海水峰林,也能够起到减浪的作用,从而减轻海啸对海岸的影响。不赞同:甲地海岸线平直,而攀牙湾三面环陆,海水引发上涨海水自外向内涌入海湾后,受地形挟持,会进一步推高水面,从而淹没更多的区域。根据材料可知,攀牙湾自然风景优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湾内旅游业发达,人口密度大,所以受海啸影响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根据材料可知,攀牙湾内的海上峰林部分下部已经悬空,稳定性不强,众多峰林受海啸的冲击下容易倒塌,淹没海岸,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17.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80年代中国沿海发达省市开始工业郊区化,企业从中心城区逐渐迁往郊区。随着工业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有学者认为在中心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有效缓解这些弊端。(1)试用“推拉力理论”中的推力或者拉力,解释工业郊区化的原因。(2)说明短期内工业郊区化对中心城区可能造成的弊端。(3)为缓解这些弊端,从产业特点的角度分析中心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因。(4)中心城区发展的新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邻近性,说明产业邻近布局的好处。【答案】(1)推力:中心城区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紧张,地价上涨;产业结构升级。拉力:郊区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的不断完善;劳动力数量较充足,价格较低;郊区土地面积广,地价低;优惠政策支持。

9(2)空旧房屋增多,造成资源浪费;市中心人口外迁,劳动力人数和市场需求减少;大量工业外迁,就业机会减少;中心城区的部分居民职、住分离状况加剧,通勤距离加大。(3)资源消耗少:排放的废弃物少,减少大量运输原料造成的交通压力。环境污染小: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产品附加值高: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资金技术密集:利于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回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促进技术创新;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共享基础设施和服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集中处理污染物,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工业郊区化现象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工业郊区化的原因、弊端及缓解措施,产业邻近布局的好处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利用推拉理论即中心城区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促成了工业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城区的推力主要就是中心城区发展工业条件优势的不断下降,成为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紧张,地价上涨,且中心城区工业发达,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大。郊区相对中心城区来说,对工业发展具有优势,主要表现为郊区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的不断完善;劳动力数量较充足,价格较低;郊区土地面积广,地价低;再加上优惠政策支持。故出现工业郊区化。【小问2详解】城市中居住区与工业区关系密切,工业外迁引起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改变,造成职住分离,从而造成通勤距离加大;如果工人与工业一起迁移,则必然出现空旧房屋增多,造成资源浪费;市中心人口外迁,劳动力人数和市场需求减少;同时,大量工业外迁,就业机会减少,也会减弱中心城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小问3详解】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科技人员的比重大,职工文化、技术水平高;资源、能量消耗少,产品多样化、软件化,批量小,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研究开发的投资大;工业增长率高。由此可从资源、环境、附加值和技术等方面分析产生的有利影响,资源方面,表现为排放的废弃物少,减少大量运输原料造成的交通压力;环境方面表现为,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产品附加值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技术方面,利于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回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小问4详解】

10产业邻近布局的好处即产业集聚的优势。大量具有关联性的企业聚集,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促进技术创新;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可以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从而产生规模效益;大量具有共同区位需求的企业临近布局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服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企业集中布局还可以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效率,集中处理污染物,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兰州牛肉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兰州牛肉拉面专用小麦种在兰州附近的秦王川等地,广袤的平川覆盖有15~20厘米的粗砂砾石层。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在全国开店5万余家。甘肃省将为拉面“立法”,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表1为兰州部分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月份14710日最低气温(℃)-11.35.516.24.7日最高气温(℃)1.519.22916.6降水量(mm)1195724(1)分析兰州附近的秦王川等地适宜小麦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2)推测兰州牛肉拉面在全国多地开店的主要原因。(3)阐述甘肃省推动产业标准化对拉面产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答案】(1)兰州附近光照较为充足、光照时间长,满足小麦长日照植物生长;昼夜温差较大,有助于植物养分积累。(2)兰州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水平、经济报酬,迁移到中东部地区;受政策因素影响,在全国多地开设拉面店有助于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等。(3)产业标准化有助于从业者掌握标准流程;监管部门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来检查从业者的生产、经营情况,保障品牌口碑质量;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品质、标准相同的产品、服务。【解析】【分析】本题以牛肉拉面标准化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人口迁移、服务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兰州附近的秦王川等地适宜小麦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等角度分析。兰州附近处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光照较为充足、光照时间长,满足小麦长日照植物生长;从兰州部分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兰州昼夜温差较大,有助于植物养分积累,小麦品质较高。

11【小问2详解】兰州牛肉拉面在全国多地开店的主要原因从人口迁移角度分析。受当地人口迁移影响,在全国多地开兰州牛肉拉面店,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兰州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水平、经济报酬,迁移到中东部地区;此外,兰州拉面在全国多地开店,也受政策因素影响,在全国多地开设拉面店有助于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等。【小问3详解】甘肃省推动产业标准化对拉面产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从拉面从业者、管理者、消费者角度分析。产业标准化有助于从业者掌握标准流程,制作出迎合市场的产品;对监管部门来说,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来检查从业者的生产、经营情况,保障品牌口碑质量;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享受到品质、标准相同的产品、服务,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