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ID:82061086

大小:2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7-11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1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2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3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4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5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6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7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8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9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_第10页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项目建设背景1.1.1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1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产业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一是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优势的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综合环境。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主席鲍姆加腾曾表示,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旅游者最向往的目的地之一。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1.1.2旅游强省是四川省的战略目标之一四川是中国西部的人口和旅游资源大省,素有“天府之国”

2的美誉,有1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奇山异水美不胜收,文物古迹遍布巴蜀大地。这些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潜力巨大。许多景观不仅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特色鲜明,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垄断优势,对中外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四川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素有大熊猫故乡的美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80%以上,大熊猫作为旅游资源,与长城、兵马俑齐名。四川可谓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九寨黄龙享誉全球,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名扬四海,杜甫草堂、青城山久负盛名;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兴文石林、自贡恐龙、邛海、沪沽湖母系社会、海螺沟冰川、三星堆古文化、三国遗迹等正日益成为海内外旅游者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此外,还有川酒、川菜、川戏、民间歌舞、蜀汉书画等等都对海内外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四川省立足省情,加快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把旅游产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提出了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旅游业较快发展。根据《四川省“十一五”

3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四川省将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旅游新增就业人数30万,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促进中国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经济强国跨越的重要支撑点,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省。四川省不但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四川省既与西南地区的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接壤,又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相连。在西部大开发和西部旅游业大发展中,四川具有承东启西、襟南带北的区位优势,必将充分发挥四川省在区域发展中的关联带动作用。四川省旅游业的崛起,必将带动西部大部分地区旅游业的崛起。1.1.3市远近闻名的历史渊源与历史遗产保留的完好性城区是在明建昌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墙虽然大部分被损毁,但城市的基本格局仍较完整的保留下来。这是城区独有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4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如汉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建邛都(今),设越西郡,辖15县,属益州。以后辖也虽不断发生变化,担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  因此,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为省级文化名城)。同时,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又有“月城”之美誉。  历史上,司马相如、司马迁、诸葛亮、忽必烈、马可波罗、杨升庵、石达开、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都在居住过,迄今,孔明寨、蒋介石“特宅”等历史遗迹依然存在,可供游人观瞻。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朱德、彭德怀、贺龙、李富春、郭沫若、胡耀邦、赵紫阳、胡启立、乔石、李鹏、江泽民等先后来过视察,均留下诸多墨宝。  的古迹主要有西汉土城遗址、无名汉阙、唐代白塔、南诏景庄王庙、罗罗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门等。

5  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建昌古城是各民族人民五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五百多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  “大顺”纪年砖在古城上出现,证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其部将刘文秀(抚南将军)确在举“大顺”旗号据城数月,进行反清斗争。同时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这一事件赋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义。“大顺”城砖为四川首见。城内曾发现记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过境情况的碑刻。这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建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汇于此,明代文学家杨慎、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诗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留下他们的墨迹,此外,在建昌古城以东2公里外的姜坡顶上,迄今还遗存着当地人称的“月鲁城古堡”。现场鉴定: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着战时的工事、石炮等遗迹、遗物。

6对历史如此悠久、历史遗产保存如此完善的城区进行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的建设,将是一项对历史、对旅游、对经济、对人民群众都意义非凡的壮举!1.2项目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既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她的建成将是地区落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四个跨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于弘扬历史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民族地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1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对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四个跨越”

7发展战略目标的有关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立足市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对旅游景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吸引更多的游客,使之转变为带动经济繁荣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进一步推动的旅游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繁荣、富强、稳定和边疆安全;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战略,西部地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正是顺应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对于丰富各族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利于缩小民族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对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符合中华民族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利益。1.1.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社会稳定市是一个汉、彝、藏族等多民族聚居区。

8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将带动全市各族同胞共同创造良好的城镇环境,这不仅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调整优化城镇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市域经济。为把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做出贡献,努力营造政治安定、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1.1.3进一步美化地区人文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9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是全州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州域城镇体系中的中心城市。市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其基础设施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但目前城市人文环境建设已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情给予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业的带动,所以城市景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城区内整个民俗风情景观环境尚不理想。本项目将以传承和发扬彝族民俗风情为中心,营造富有城市个性的四座廊桥及五个民俗彝族村寨,进而改善景区的人文环境,为进一步促进乃至整个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它使旅游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提高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强化旅游业成为的支柱产业,更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对于加快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建设势在必行。1.1.4进一步优化川西南地区旅游发展格局市是的中心,四川省五大旅游发展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旅游节点。山川秀美,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动植物物种多样,自然风光旖旎,民俗文化璀璨,历史遗迹众多,市内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物独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优势明显。邛海、泸沽湖蜚声海内外。

10在攀西阳光旅游度假区建设中,市的邛海、泸山、泸沽湖景区被列入了精品旅游区。旅游景区已成为游客了解彝族风情文化和观光游览胜地。通过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建设,可以提升市域内景区的品味、增强吸引力、参与性,延长游客在城区的停留时间,同时改变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综合型旅游的发展,实现市城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意义重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为川西南旅游景点的串线组合和营销推广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扩大旅游的吸引力范围、提升旅游景区档次、巩固在旅游格局中的影响力,在四川西南线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优化川西南区域旅游格局的迫切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