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

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

ID:81881330

大小:24.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04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_第1页
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_第2页
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_第3页
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_第4页
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基训练中医科试卷(医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一、选择题(【A型题】1.能够说明阴阳之间协调平衡关系的是()A.阴消阳长B.阴长阳消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平阳秘2.下列脏腑哪项属奇恒之腑()A.心、肺B.肝、肾C.膀胱、三焦D.脑、髓E.大肠、小肠3.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转输至全身,由何脏所主()A.心B.肝C.脾D.肺E.肾4.为全身阳气之本的是()A.心阳B.脾阳C.肾阳D.肝阳E.宗气5.固摄血液,防止其逸出脉外是通过气的哪种作用实现的()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6.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功能的脏腑是()A.心B.脾C.肺D.肾E.肝7.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元气E.宗气8.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易伤阳气B.耗气伤津C.善行数变D.其性重浊E.其性炎上9.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的穴位是()A.关元B.中极C.气海D.天枢E.中脘10.督脉生理功能的正确说法是()A.总调一身之阳经B.总调一身之阴经C.总调奇经八脉D.调节人体的睡眠E.为十二经脉之海11.望诊面部呈黑色对诊断下列病证,最有意义的是()A.热证B.寒证、痛证、淤血和痛风C.虚证、湿证D.虚证、脱血E.肾虚、水饮和淤血12.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属()A.浮脉B.沉脉C.数脉D.迟脉E.濡脉13.中医在诊疗疾病中主要注重于()A.症状B.体征C.证候D.主诉E.检验14.虚证的疼痛特点是()A.隐痛B.胀痛C.刺痛D.钻顶痛E.剧烈疼痛15.下列哪项与热证有关()A.胖嫩舌B.裂纹舌C.淡白舌D.白苔E.白腻苔16.表寒证的治疗原则是()A.解表散寒B.温中散寒C.补阳驱寒D.益气散寒E.温补肾阳17.治疗风热犯表证的代表方剂是()A.桑菊饮B.麻杏石甘汤C.麻黄汤D.桂枝汤E.银翘散

118.肺气虚咳喘的特点为()A.咳喘气急,呼多吸少B.咳喘气粗,鼻翼扇动C.咳喘骤作,痰黄质稠D.咳喘气短,动则益甚E.咳喘少痰,盗汗咽干19.患者头晕眼花,目干肢麻,视力减退,闭经,面、唇、甲色淡,脉细,证属()A.心血虚B.肝血虚证C.心脾两虚证D.肾阴虚证E.肝阴虚证20.营分热盛可见().A舌紫暗B.舌紫干C.舌红绛D.舌淡红E.舌淡紫【B型题】问题21~24A.心B.肝C.脾D.肺E.肾21.人体的“先天之本"是指()22.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指()23.“生痰之源”是指()24.“储痰之器”是指()问题25~26A.宗气B.营气;C.元气;D.卫气E.中气25.司理开合等功能的气是()26.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指()问题27~28A.头面部B.手足末端C.胸腹部位 D.项背部  E.肘膝关节以下27.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28.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问题29~30A.风热袭表证B.风寒湿阻证C.湿困脾胃证D.肝胆湿热症E.膀胱湿热证29.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纳呆呕恶,厌食油腻,脉滑数,证属()30.小便频数,急迫灼热,涩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C型题】问题31~32A.五脏B.六腑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31.“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32。“实而不能满”的生理特点是指()

2问题33~35A.高热B.汗出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33.热邪伤人可见()34.燥邪伤人可见()35.风邪伤人可见()【X型题】36.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为()A.气B.血C.精D.津液E.髓37.肺主人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A.主呼吸之气B.肺主宣发C.参与气的生成D.调节全身气机E.布散精微和津液到全身38.瘀血致病的一般特点有()A.刺痛B.面色无华C.肌肤甲错D.肿块部位固定E.眩晕39.与脉象形成有关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肝E.肾40.里热证中的热盛动风证的主要表现是()A.高热口渴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舌红苔黄E.脉沉迟二、填空题1.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根据其先后次序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浮脉主________,亦主______;沉脉主_______;迟脉主______;数脉主______。3.虚证的治疗原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____________。5.肌肤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_______,举手即起者为_______。三、判断题1.阴邪易伤人体阴液,阳邪易伤人体的阳气。()2.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3.脑为髓海,有“中精之府”之称。()4.在中医学中,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5.经络系统是由神经和血管组成。()6.脾主升发,具有促进卫气和津液输布全身的作用。()7.浮脉主表证,也主里证。()8.寒证以恶寒喜热,口不渴,面白,肢冷,搜清便溏,舌淡苔白,脉迟或紧为主要临床表现。()9.因血能生成气,所以大出血时可导致气脱。()10.自汗恶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虚,证属肺气虚。()四、名词解释1.奇恒之腑2.瑜穴3.六淫4.异病同治

35。心脾两虚五、问答题1.试述中医症与证的主要区别.2.简述腐苔和腻苔的特点及病机3.简述寒证、热证的鉴别要点。4.试述脾不统血证与脾气下陷证有何异同。5.试述痰饮产生的机制及其类型。二.填空题1.离、入、出、合。2.表证虚证里证寒证热证3。虚者补之、损者益之4。补中有泻、以泻为主5。水肿气肿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名词解释1。奇恒之腑:脑、滋、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腑”。奇恒之赌,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2。瑜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3。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4.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表现为相同的证,则应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BR〉5.心脾两虚:是指由于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所致的脾气虚证和心血虚证共见的证候,临床常表现为心悸、神疲、食少、腹胀、便塘、舌淡、脉虚弱。5。心脾两虚:是指由于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所致的脾气虚证和心血虚证共见的证候,临床常表现为心悸、神疲、食少、腹胀、便塘、舌淡、脉虚弱。五问答题1。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是辨证的主要依据;征候是疾病的本质反映,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证比症更全面、更深刻、更确切地反映着疾病的本质。2。腐苔和腻苔的特点及病机如下:颗粒粗大,苔厚疏松,状如豆腐渣,边中皆厚,易于刮脱者为腐苔,多因实热蒸化脾胃湿浊所致;颗粒细小,致密而猫,中厚边薄,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者为腻苔,多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3.寒证、热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在寒热、口渴、面色、四肢、二便、舌脉六个方面。寒证:恶寒喜热,口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大便稀塘,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迟.热证:恶热喜冷,渴喜冷饮,面红赤,四肢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4.脾不统血证与脾气下陷证的相同点为:两者均有脾气虚证的表现,即脾失健运和气虚证的特点,如食少腹胀、纳呆便塘、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不同点为: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气不摄血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崩漏下血、月经量多等.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减弱,脾气不升反降所致,因此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皖腹重坠作胀,肛门重坠,甚或脱肛、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的表现。5。

4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输布运化障碍,停积于某些部位而致。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根据水饮停积的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类,即饮停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胁下者为悬饮,饮溢肢体者为溢饮,支撑胸肺者为支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