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

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

ID:49730835

大小:11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04

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_第1页
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_第2页
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_第3页
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_第4页
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斑鱼病原与病原反应功能基因研究(精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斑魚病原與病原反應功能基因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分子遺傳實驗室陳宗嶽副教授研究背最水產養殖業從很早以前就已經存在了,但是一直到近三十年來,水產養殖才開始受到重視並快速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以能養殖近120種魚貝類著名國際,與日本,挪威同列世界三大水產養殖王國,且根據世界組織(FAO)預測世界水產品將在數年後供不應求。但是傳統漁撈由於過漁以及海域污染,於1992年後導致捕獲量逐年下降,同時捕撈漁業的魚撈量估計已經達到極限,因此由水產養殖業來彌補漁業產品供應量的不足,才足以應付全球市場對水產品之需求,所以水產養殖是具有全

2、球性經濟潛力的產業。隨著海水養殖的快速發展,高密度的養殖也導致了一些新疾病的出現和蔓延,而這些病害的產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海水魚類養殖的發展,由於台灣為世界三大水產養殖國之一,而台灣的養殖技術,特別是魚苗的孵化部分,更是整個東南亞的第一名,也是魚苗及幼魚的重要輸出國,因此當疾病蔓延爆發時受到的影響也較大,再者,因為魚苗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一旦爆發疫情,就會造成魚苗在短時間內的大量暴斃,而造成經濟上的嚴重損失,因此,如何防止疫情的發生,就顯得十分地重要。而陸上養殖方面,則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使用高密度飼養方式,造成水質污染及地

3、層下陷等問題,使得產量大幅縮減,疫病叢生經營困難。故我國現正積極推動水產種苗養殖,希望利用我國具優勢之水產繁養殖技術及人才資源根基上,重整我國水產養殖發展方向達成永續經營之目標。特別是全世界石斑魚養殖產量台灣佔一半之多約為13300公噸,產值為21億元。台灣在亞洲石斑魚水產養殖之科技為大陸、東南亞國家之中心,石斑魚養殖戶也是技術傳播大陸及東南亞國家之橋樑。然而,環視整個石斑魚水產養殖產業結構,疾病造成的高死亡率與卵質的鑑別是養殖業急待突破之瓶頸。石斑魚(Epinephelusspp.),分類上屬於硬骨魚綱鱸形目(甩©/00沏

4、")負旨科(Serranid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魚類的統稱,本省俗稱亦有"過魚”、"格也魚”、”過魚”、”鱸貓”等。石斑魚為肉食之暖水性魚類,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400種,喜生活在近岸岩礁分布的海域。台灣目前所發現的記錄為3亞科29屬1108(臺灣魚類資科庫,2002),此魚由於肉質細嫩豐美,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桌上佳餚,也因其生活習性,過去無法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加漁獲量。由於市場價值高,所以目前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也都盛行養殖石斑魚,因此相當迅速的成為主要養殖

5、魚類,現為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最主要經濟養殖魚類。養殖石斑魚苗在以往皆須經由捕撈取得,再養殖成大魚出售。多年來在台灣養殖業者不斷嘗試及研究改進之下,台灣於1982年首度有人以注射荷爾蒙的方式,成功繁殖馬拉巴(Epinephelusmalabaricus)石斑魚,自此開啟了台灣石斑魚的完全養殖時代,在飼養管理及種苗生產上,目前在世界上居於領先的地位,最大的養殖產地為台灣南部的嘉、南及高屏沿海。目前台灣約有十餘種石斑魚可供人工養殖,以馬拉巴石斑、點帶石斑(E.coioides)、鞍帶石斑(E.lanceolatus)、及棕點石斑(

6、E.fuscoguttatus)等已具完整發展之繁殖及飼養技術的魚種為主要種苗繁養殖大宗。但是在近幾年來,在養殖的過程中除了對於卵質無法進行鑑別以瞭解孵育率外,常常可以發現在石斑魚在從卵孵化到吋苗的這段期間內,小魚經常會有不正常如旋轉般的游動情況,稱為飛旋症(Spiralicdisease),而造成此種病徵所之疾病的死亡率極高,有時甚至高達90〜100%,造成養殖業者的極大損失。目前已經知道,造成此一疾病的原因是因為魚類在受到神經壞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的感染之後,所引起的魚體不正常游動及

7、大量死亡的現象(Chietal.,1997)oNNV於野田病毒科(Nodaviridae)(Morietal.,1992)的betanodavirus(Ball刃加.,2000),對魚類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病毒性疾病,通常會感染魚苗,並且在感染後會引起魚的神經壞死(viralnervousnecrosis,VNN)(YoshikoshiandInoue1990),腦脊髓炎(encephalomyelitis)(Blochetal.,1991)^1液泡形成、腦病和視網膜病變(vacuolatingencephalopathyand

8、retinopathy,VER)(Mundayet加.,1992;O1E2000),並造成大量的死亡(Mori刃川.,1992)o截至目前為止,已知的有11科、超過22種的魚類有報導過受神經壞死病毒感染的紀錄,其中又以石斑魚(Epinephelusakaara.E.fuscogutatu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