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

ID:48556454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程标准〗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

2、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杩槎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

3、,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难点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思想文化成就,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2.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导读部分。(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中国的江河很多,自然条件各异,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困扰着人类。那么,古代人民是如何面对洪水的肆虐呢

4、?引导学生回顾大禹治水的事实下面,我们来了解两千多年前四川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来战胜水灾的!6师"你对都江堰了解多少?学生通过看书找出都江堰的修建时期、修建者  地点2.显示李冰父子塑像。这个是位于都江堰市街头的李冰父子塑像,当地的人民每每看到这尊塑像,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他们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种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当地人民还修建了二王庙,纪念他们的伟大历史功绩。3.显示二王庙的图片。4.这时候,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出示示意图岷江是

5、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高原地区,每年春夏山洪江水奔腾而下,流经玉垒山一带的时候河道变窄,冲毁堤坝到处一片汪洋.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部的成都平原严重干旱,造成西涝东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化水害为水利呢?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其工程解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千百年来一直为四川人民造福,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更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问;都江堰如何解决岷江水患,改变了西南易涝,东北易旱的状况?播放《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视频.5.通

6、过视频学习,大家对都江堰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谁能告诉我,都江堰由哪些工程构成?6显示都江堰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上指出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内江和外江的位置。并由学生结合都江堰示意图简述工程运作原理。适时点拨,归纳。6.学生用一句话概况出各个工程的作用。分水鱼嘴——分水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9.对比大禹治水地方让学生归纳出李冰父子的治水特点是:重在疏导。10.为什么说都江堰工程是我国古代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教师补充:都江堰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

7、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归纳出修建都江堰的意义。【过渡】如果说,都江堰工程的巧妙设计,让我们领略了祖先的创造力,那么编钟的神奇,更像是人们在诉说先民智慧的声音。1.显示铜钟图片,大家看,这是一个铜钟,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呢?怎么演奏?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2.那什么是编钟?6学生回答: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3.显示《曾侯乙编钟》图片。我们来看,这是在湖北随州曾侯

8、乙墓出土的一套编钟。学生阅读课文后指出(板书:出土地点——湖北随州)4.编钟的神奇性体现在那里?大家阅读教材,思考学生进行讨论后回答一个铜钟奏出两种不同的音乐,太神奇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挖掘出后仍音域宽广,音色优美!5.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说明了什么问题?编钟的出土表明了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归纳小结〗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