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分析

案例背景分析

ID:44427989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2

案例背景分析_第1页
案例背景分析_第2页
案例背景分析_第3页
案例背景分析_第4页
案例背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背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背景分析: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那么怎样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有所得——想说、敢说、喜欢说。小班语言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了解声音太人的危害,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不影响别人。二、实例:(一)、产生悬念。1、出示纸盒大嘴恐龙,引起幼儿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幼:喜欢。师:在一座城市里也有一只爱唱歌的大恐龙,町人人都讨厌它,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呢?幼a:因为它不乖。幼b:大恐龙的声音不好听。2、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仔细倾听。)师:现在你听到为什么讨厌大恐龙了吗?幼:它的声音很吵。分析:开头设置悬念,激发了孩子想说的欲望。并且教师在开始部分就把故事完整的呈现在幼儿面前,一是能满足幼儿内心猜测的好奇心,二是能让幼儿初步对故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从而为下一环节做了有效的铺垫。(二)、欣赏故事。教师结合图片,分段讲述故事。1、岀示挂图一,讲故事“有一栋很大很大的楼房大楼就倒了”。(1)在楼房的最顶层住着谁?(大恐龙)⑵人们喜欢它吗?(不喜欢)(3)为什么人人都讨厌这只大恐龙?幼a:大恐龙的声音很难听。幼b:它的声音很可怕。分析:有了前部

3、分的铺垫,孩子能够较好的理解,并且在回答的时候能够将故事中的儿个词运用来,很能干。而且在引导吋,教师能让孩子用完整、好听的话来表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2、出示挂图二,讲故事“人们想办法••••••统统吃光了”。(1)为了让恐龙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大家想了什么办法?(用土豆)(2)土豆能让大恐龙停止唱歌吗(不能)为什么?(土豆被人恐龙吃完了)3、出示挂图三,讲故事“大家又准备了一个……叩阿…噢…(1)人们又想了什么办法让恐龙不发出声音?(用玻璃罩)(2)玻璃罩能让大恐龙的声音不传出來吗?(不能)为什么?(大恐龙放屁了)分析:这样的提问有助

4、于教师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但对小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关联性,逐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吋在教师的引导中能让幼儿用好听的话來说,促使幼儿敢说的勇气,提高幼儿表达的自信心。。4、出示挂图四,讲故事“这时候……结束^(1)谁在大恐龙耳边说了一句话?(2)小姑娘在恐龙耳边说了什么话?(3)大恐龙改正嗓门太大的毛病了吗?分析:这样的问题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并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让幼儿学说故事中小女孩和大恐龙的对话,能够巧妙地分配好角色引导孩子完整复述下来,效果很明显。幼儿学的比较扎实。5、师:故事

5、有趣吗?我们一起听听录咅机里讲的故事吧!分析:在安静倾听故事时,教师能提出很明确的问题,如:听听这个好听的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来听,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更是对故事进一步的理解和感知。(三)、说说大嗓门的坏处。1、人们喜不喜欢恐龙的大嗓门?(不喜欢)。如果我们变成大嗓门会怎么样?(会很吵、觉得不好听)2、引导幼儿说说大嗓门的坏处,如人嗓门会吵得别人睡不着觉,大嗓门会吓人一跳,大嗓门的声音会让人心烦,等等。3、看,老师这里有一个标记,它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4、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不能很大声的说话,不能叫。在什么时候不能大声说话

6、呢?(如:看电视、看书、上课、吃饭、睡觉等时候)5、我们把这张将禁止大嗓门的标志贴在教室内,吋刻提醒自己不当大嗓门。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让孩了们说说大嗓门的坏处,再一次加深他们对“大嗓门''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屮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比较自信。而且利用这个标志能更好的提醒孩子不当大嗓门。(四)、延伸活动:区别噪咅和乐咅。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听听几种声音,听一听哪种声音好听,哪种声音不好听?听录音,区别噪音、乐音。师:不好听、让人听了不舒服的声音是噪音;如何把噪音消除掉?好听、让人觉得很舒服还想再听的咅乐叫乐咅。教师小结:让我们做一

7、个大家都喜欢的宝宝,用好听的声音来说话,如果听到别人用难听很大声的说,还要提醒别人不发出噪音。现在让我们听着这段美妙的音乐跳舞去吧!分析:通过听声音,初步了解噪音和乐音,激发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来说话。从而促使幼儿在H常生活中更容易理解好听的声咅大家都喜欢,难听的声音会让人很讨厌,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反思: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孩子的语言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借助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好的来引导孩子,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所得,而不是灌输者,让幼儿淀要学到什么知识。那么教师如何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有所得

8、呢?应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只是灌输者,而应是一位参与者、观察者、引导者更是一位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成为孩子的伙伴,处处站在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