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分析

现代教育分析

ID:43920509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现代教育分析_第1页
现代教育分析_第2页
现代教育分析_第3页
现代教育分析_第4页
现代教育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年多来,由教冇部实施的基础教冇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罪常清晰的教冇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研究这个论题集中体现了教育改革的逻辑。“梁上君子”误导教学研究迄今为止,我国在中尘堂占主流地位的是传统教学观。传统教学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即所谓课堂教学,无非就是传递书本知识,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师范院校中的“老三门”一一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往往脱离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同时也脱离了国际上的学术前沿研究,可谓“梁上君子”,“上不着天,下不

2、着地”。这种状态直接导致教学法研究在很多师范院校没有地位。这种孤立进行教学法硏究的状态,误导了课堂教学研究。现代教学观则主张,任何教学现象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我们可以把教学的性质看成一种涉及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学生探究和理解教材的含义,形成新的知识点和新的认识,这是一种认知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中,体验多元见解的碰撞,这是-•种通过沟通方式来感受社会交际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学生的自我修养,这是一种反思性、道德性和伦理性的实践活动。这三种实践永远交织在一起,无法分离。但问题是,当我们研究教学方法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第一种实践活动,而忽略了后两种实践活动。

3、上述两种教学观,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一一“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一一的分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以崭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为理论基础,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主张人类的知识涉及两个维度一一“明示知识”和“默会知识”,人类知识的进步正是这两个知识维度互动的产物;主张真正的学习一定涉及人类知识的“默会知识”的维度,而“默会知识”总是同具体的、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息息相关;主张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起来的。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一种对话性实践,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

4、。当今国际风行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这种学习_观和知识观的典型代表。基于这种新的教学认识论的教学研究分为两个潮流:其一是对“社会互动过程”的分析,其二是对“个人认知过程”的分析。这两个潮流我们都比较陌生,在我国,称得上“课堂话语分析”、“社会互动分析”或“个人认知分析”的研究几乎很少见到。所以,如果我们要真正使教学研究成为现实,首先要着眼于研究方法的改造。“有效教学”研究的实际价值就在于此,它能推动我们拓展对教学活动三位一体多元视界的分析,并能同时推动数学研究方法的转型。“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

5、衡量标准。所以,如何衡量、评价和把握学生成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课堂要真正转型在我看来,“有效教学”研究起码隐含着如下三种基本假设:第一,“传递屮心教学”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第二,“对话屮心教学”基于支撑对话活动的学习环境的创造。第三,数学的转型是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的。“传递中心教学”的弊端“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的研究应当致力于揭示“传递中心教学”的特征、本质及其危害性。如何去考查课堂教学?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事实上,在课堂教学的现实中,迄今为止存在三种认识论见解:一是通过传递形成认识的、重视记忆的见解。这种见解的问

6、题在于,它把教育简单化地归结为一种“教化”或是“训练”了。二是重视思考力培养的见解。这种见解着眼于思考活动的活跃化,特别是问题解决式的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值得重视的。但问题在于,不能因为强调了“思考”而轻视了“记忆”。三是以“相互赋予意义”为基础而形成认识的、意义交流的见解。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共同生成意义、交流意义的场所。我们要善于区分这三种认识论,第三种认识论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传递中心教学”有许多弊端,事实上今天有很多老师没有感受到这些弊端,述认为是不错的教学方法而舍不得放手。“对话中心教学”是基于对话活动的茁环境的创造“有效教学”是教学规范转型过程中

7、的活动,“有效教学”的研究应当致力于揭示“灌输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的条件是什么。我国教育界,特别是学科教学法研究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相当落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特别是学科教育研究界,积累了人量经验。美国目前发展非常迅猛的学习科学领域,是在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基础上发展起來的、专门研究人或儿童的学习过程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但我们目前对学习科学几乎一无所知,我国的心理学教科书谈论的仍然是“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小白鼠”等动物实验,对人的习性和心理硏究缺少硏究积累,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已经有相当的研究基础。正如日本教育

8、学家佐藤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