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返贫问题研究

关于返贫问题研究

ID:42759530

大小: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1

关于返贫问题研究_第1页
关于返贫问题研究_第2页
关于返贫问题研究_第3页
关于返贫问题研究_第4页
关于返贫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返贫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返贫问题研究张艳荣】宋卫信'李晓宁2甘肃省农村扶贫从1955年中部地区享受国家返销粮开始,到70年代初这种救济工作达到了高潮。大量及吋的救济,在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闲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扶贫屮的返贫从1983年开始,连续18年的两西(陇西、定西)建设和扶贫开发,使甘肃省农村经济、生产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79年与1999年相比,全省粮食总量由12亿增加到81.78亿化8,年均增长3义。1982年全省有贫困人口1676.23万人,1999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121.75万人〈不算返贫人口、贫困面

2、由1993牢的11.35乂下降到6义,各项经济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但甘肃省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返贫。返贫现象的长期存在使扶贫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同吋,也说明扶贫工作不彻底。1998年全省因灾返贫55万人,1999年因灾返贫人口达到735万人,高于当年基本解决温饱人口数。部分地区因连续大旱,2000年出现春荒现象。定西、陇南两地区缺粮人口130万人,缺粮2.3亿4。有2(T〜30义已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一遇天灾人祸,立即返贫,多年来在贫困线上下反复,成为扶贫工作的“老大难”一返贫现象在甘肃大部分地、县、市不同时间

3、、不同程度存在,如图1、图2所示:甘肃平凉地区、临夏地区1986〜1997年未解决温饱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图。甘肃省其他地区如庆阳、定西、民乐、康乐、西和、宕昌、礼县等都间断出现返贫。这些有返贫现象的县大多数分布在陇中黄土髙原和老区地区,是甘肃省农业的集中地,土地小水浇地占少数,而靠降雨水自然灌溉的土地占绝大多数。这样一来,自然灾害成为返贫的一大因素,河西三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好,地表径流量充足,人口密度小,所以返贫率较低。2返贫的原因及特点1返贫原因2.1.1返贫人口大多集中在生存环境差、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普遍存在饮水难、用

4、电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资源贫乏。其包括洪涝、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的甘肃南部高寒阴湿地区和集中降雨量在300mm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特干旱地区。那里农民靠天吃饭,自然灾害的侵袭使他们无能为力,只能重新跌回贫困。2.1.2生产资料占有量少、质量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监测和统计结果表明,贫困山区人均耕地仅有0.15hm2,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6.95%,而且99%是坡地、旱地。贫闲人口户均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仅相当于贫困县平均水平的68.9%,户均大牲畜存栏0.58头,比全省平均

5、水平低0.17个百分点。在老区地区和陇中黄土高原的偏僻山区,相当一部分群众家庭经济十分有限,没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扶贫多年,又背上贷款的债务包袱,人均负债高;地方工业落后,财政相当困难,财政赤字严重,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由于这些县财力十分有限,国家给予的各项扶贫优惠政策无法兑现,地方财政无力承担。2.1.3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来源单一作为农业省份,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的收入来源无疑应该以农业生产为主,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应该下降到合理的比例,才能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全省7013个贫困

6、村中,65铀勺村没有任何企业,现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行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效益不佳,不能形成本地区的龙头产业、经济支柱产业。2.1.4贫困户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观念陈旧其对科技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商品觉悟,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52",受到一定专业技术教育的劳动者人口比例仅为1%,文盲半文盲占20.2%,严重影响了科学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进程和农产品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髙。5农村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冲突这主要表现为扶贫政策、措施与

7、计划生育政策、措施以及其他某些政策、措施上的矛盾冲突。如一些贫困地区,超计划生育的农户往往就是贫困户,他们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计划的对象,既要扶贫又要罚款,这就产生了矛盾。再如,在扶贫贷款上,扶贫对象大多数口救能力较差,金融机构不敢冒风险将扶贫贷款投放给这些农户。2.2返贫的特点2.2.1分布广泛性和差异性返贫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贫困地区,这已是人所皆知的客观事实,但不同地区的返贫程度又有较大的差异。2.2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导致返贫的原因很多,其中自然灾害往往是造成返贫现象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造成的返贫面积大、范围广、突发性强,难以预

8、见。现有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低下,使扶贫成绩难以持久,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会前功尽弃。人口数量的猛增和超计划生育使扶贫呈分散状态,短期内难以综合治理,加之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返贫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不可预见性。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