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利计算

水文水利计算

ID:40851100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8

水文水利计算_第1页
水文水利计算_第2页
水文水利计算_第3页
水文水利计算_第4页
水文水利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文水利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天然情况下的河川径流,有着年内和年际的变化,且地区间的分布也不均衡,因此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各用水部门对水资源利用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施工调节、改变区域水量分布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符合工业、农业及其他各部门的需要。水利工程从修建到运用,一般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水文水利计算工作。水文工作中的水利计算、水文预报及水资源评价都为工程在各阶段提供了所需数据,而水文水利计算就是这些数据的基础,通过分析,定出工程规模和建筑尺寸,编制水量调度方案,并对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连个

2、方面进行权衡并制定对策,力求在复杂的问题中得到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的最优方案。本次设计就是从这一方面出发,通过对兴利调节、防洪调节和水能计算等各种任务的运算,求得死库容、兴利库容、防洪库容和保证出力等,使得到的成果能运用到生产当中。关键词;水库兴利调节;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库水能计算。(1)设计暴雨推求有资料地区,设计暴雨的推求采用实测雨量进行分析;缺资料地区采用2003年颁布的《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算。(2)设计排涝流量设计排涝流量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也可采用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当涝区内有较大的蓄涝区时,一般需

3、要采用产、汇流方法推求设计排涝流量过程线,供排涝演算使用。1)平均排除法广东省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排水流量,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集水面积较小的涝区排水设计。平均排除法按涝区积水总量和设计排涝历时计算排水流量和排涝模数,其计算公式为:式中:Q——设计排水流量(m3/s);Ci——各地类径流系数,参考值:水稻田、鱼塘和河涌采用1.0;山岗、坡地、经济作物地类采用0.7;村庄、道路采用0.7~0.9;城镇不透水地面采用0.95;Ai——各地类面积(km2);Rp——设计暴雨量(mm);Ei——各地蒸发量(mm),一般可采用

4、4mm/d;hi——各地类暂存水量(mm),水稻田采用40mm,鱼塘采用50mm~100mm,河涌采用100mm;W1——水闸排水量(m3);W2——截洪渠截流水量(m3);W3——水库、坑塘蓄滞水量(m3);T——排涝历时(s);q1——堤围渗漏量(m3/s)q2——涵闸渗漏量(m3/s)q3——涝区引入水量,对灌溉是指回归水量(m3/s)q4——废污水量(m3/s)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F——控制排水面积(km2)。治涝区内有水闸、泵站联合运用的情况下,一般先用水闸抢排,再电排。在用平均排除法计

5、算泵站排涝流量时,应扣除水闸排水量和相应排水时间。2)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需求出最大排涝流量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5-2)式中:K——综合系数(反映河网配套程度、排水沟坡度、降雨历时及流域形状等因素);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的关系)。我省目前还没有关于排涝模数各项参数选取的统计分析。建议参考湖北省平原湖区的分析:集雨面积大于500km2的涝区,K=0.0135,m=1.0,n=-0.201;集雨面积500km2以下的涝区,K=0.017,m=1.0,n=-0.238

6、。3)产流、汇流方法根据设计暴雨、设计雨型、设计净雨深,推求最大涝水流量和涝水过程,并依据蓄涝容积和蓄涝区限制水位(最高控制水位),进行涝区水量蓄泄平衡计算(排涝演算),通过试算推求排水流量。这种方法适用于排水区面积大、蓄涝容积大、排水历时长的地区。产汇流计算方法,目前我省一般按照《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进行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集雨面积小于10km2的涝区,仍采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较为合适。(3)设计外河水位根据涝区暴雨与承泄区(外河)水位的遭遇情况分析,计算当涝区发生设计标

7、准暴雨时相应的外河水位。外河设计水位一般采用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如无实测资料,参照《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潮区可采用5年一遇的最高水位,其余地区采用外江多年平均洪峰水位。对近年来河道上修建了工程或进行了堤围加固、河道整治的河段,要采用工程修建后的设计水面线,并考虑河道下切的影响。河道下游和三角洲地区可采用2002年颁布《西、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网河河道设计洪潮水面线》(试行)中的成果。由于西、北、东江中下游因采砂等原因造成河道下切,水面线下降,因此泵站、水闸排涝工程外河水面线建议采用现状水面线成果。2.排涝工

8、程布局及规模计算(1)调蓄水域的布局及规模1)对范围较大的平原涝区,有条件时可规划一定的河道、沟渠、湖泊、坑塘作为蓄涝容积。蓄涝容积的规模应与排水闸、站规模的关系分析比较确定,平原区水面率可采用5%~10%;其他地区可稍低,或参考湖北等地取5万m3/km2~15万m3/km2的蓄涝率。蓄涝容积一方面可以削减雨洪峰量,减轻排水负担,减小排水工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