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ID:40246688

大小:10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29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_第1页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_第2页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_第3页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_第4页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地理教师张进进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充满创新活动的课堂;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本节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

2、作用《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节为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节,对本章节来说,它是第二章的开篇,对后面几节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对于本节所授内容来说,“岩石的类型”作为承前启后的内容存在,为地壳物质循环内容学习做下铺垫、奠定基础。【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地理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针对我们学生整体分析探究能力不高,个别差异大的现状,要求我们老师要更好的做好指导、引导的工作,要“小目标,快节奏”完成。学生对枯燥的概念兴趣较低,学习中要注意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3、,有利于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更应确立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的得到反馈以便更好的教学。【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岩石的概念。(2)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列举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动画、岩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正确的环境观。2.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立依据:根据课标及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概念较多,学生

4、生活的范围狭小(小尺度的自然环境),生活经历较少,对抽象的地理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确定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1)岩石的概念和分类;(2)各类岩石的成因;(3)各类岩石的特征;2.教学难点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1,3,5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和教具进行教学。(1)本节课基本方法为综合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适时采用直观演示、阅读、讨论探究、对比、绘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2)对“三类岩石成因”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三、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记忆的良好习惯。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山地景观图看完后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许多地方,你见过图片上这些岩石吗?

6、是否注意过各种岩石有什么区别?这些岩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导入岩石学习。出示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自主预习10分,完成指定内容。1、岩石概念及组成2分指导学生重点概念详解-筑牢基础,学生自主完成,多媒体展示岩石承转:这些形态各异的岩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2、岩石的成因类型学习a:岩浆岩(1)形成原因、及类型:3分出示示意图:提问:读图分析岩浆岩是怎么形成的?根据形成环境又分为哪两种?代表性岩石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回顾刚才示意图让学生指认喷出岩和侵入岩。并讲述玄武岩和花岗岩识别方法:小结:教师点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

7、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上布或喷出地表(火山喷发),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经冷却凝固成为岩浆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火山喷发)冷却凝固而成的。3分知识检测:2分b:沉积岩:(1)形成原因:4分承转:由炽热的岩浆形成的岩浆岩出露地表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多媒体展示:沉积岩生成示意图学生自主描述,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如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大块变成小块,小块变成碎屑物(如砂、砾、土等),这些物质在被流水、风等搬运到低洼处,经沉积和固结成岩,最后形成沉积岩。(2)分类:

8、1分学生自主完成(3)明显特征:2分提问:为什么在沉积岩中容易形成化石?学生回答小结: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沉积,所以有较好的分层结构,如果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贝壳、骨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