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召公谏厉王弭谤

ID:40137715

大小:618.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23

召公谏厉王弭谤_第1页
召公谏厉王弭谤_第2页
召公谏厉王弭谤_第3页
召公谏厉王弭谤_第4页
召公谏厉王弭谤_第5页
资源描述:

《召公谏厉王弭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所记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前440),分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关于《国语》的作者,司马迁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之说,但《国语》所记起于周初,与《春秋》和《左传》不同,而且与《左传》既有重复,又有抵触的地方,详略也各异,故后人多不信史迁之说,一般认为《国语》的编纂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成书时间当在战国初期。《国语》的文学成就《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国语》则多记教诲之语。“重民”、“尚礼”、“崇德”,是其主要表现。其思想观念驳杂不纯,但基本体现儒家思想倾向。从文学角度看,《国语》在一

2、定程度上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展现了其时政治变化的轮廓。不少篇章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凶残和穷著极欲,提示了广大民众处境的悲惨,为后代提供了鲜明的历史画卷,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周语》、《鲁语》颇重文辞,较为曲雅,风格近于《左传》;《晋语》多记谋略,事胜于辞而不乏幽默风趣之笔;《楚语》讲究修饰,文章亦较有气势;《吴语》、《越语》文笔别具一格,精彩动人。《国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全文通过厉王弭谤和召公谏弭谤,揭露了厉王的倒行逆施和残酷暴虐;透露出史家重民反暴的思想倾向。艺术上有两大特色:一是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召公的谏词连类取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3、;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用比喻表达了召公进步的政治见解。二是语言简劲。如第一段叙述西周末年民不堪命,国人怨谤的黑暗政治状况和厉王的残暴愚蠢及结尾的厉王拒谏,“三年乃流王于彘”,惜墨如金,辞约意丰。召公(shào)弭谤(mǐ)川壅而溃(yōng)彘(zhì)瞽献曲(gǔ)瞍赋(sǒu)矇诵(méng)耆(qí)隰(xí)阜(fù)正字音题解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召公对于“厉王消除别人的公开批评”的进谏劝说,劝告消除,阻止公开批评过失课文解析1、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

4、这样的暴政了!”残暴说坏话不能忍受都城中的人民2、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译文: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派其监视议论厉王之人,巫师把他监视到的情况告诉厉王,厉王就杀掉被告者。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监视用眼神示意,名词用作动词。3、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译文: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够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他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止住决堤堵塞4、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译文: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

5、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河流壅塞而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畅通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堵住比…严重开通水道开导疏通有瞳仁而看不见东西者眼里没瞳仁的盲人少师5、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有瞳仁的人,但睁不开眼的人六十岁谓耆,五十岁谓艾不合情理译文: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诗,让盲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太师进献劝谏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

6、;让各种工匠进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进臣尽力规劝,让王室成员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之言教诲天子;让国内元老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这样做事就不至于违背情理。低平的土地有河流灌溉的土地6、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译文:“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财务用度都从这里出产;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田,衣服、食物也从这里出产。人民用嘴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就列举出来了,推行好的防止坏的,就能使财用、衣食增多起

7、来。低湿的地方增加7、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译文: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就应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堵住了老百姓的嘴,还有多少人会关心政事呢?”8、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译文:厉王不听,于是国人不敢说话。三年后,就把厉王流放到了彘地。流放晋地,今山西霍县内问题1:厉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虐”、“怒”、“杀”“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喜”暴虐、凶残、昏庸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说蠢话的自鸣得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