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

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

ID:38185541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_第1页
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_第2页
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_第3页
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_第4页
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创新 做大做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如皋建筑业基本情况和发展举措一、如皋建筑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皋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冀,市域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素有长寿古邑、长江明珠、长寿福地的美誉,公元1905年建县,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总人口145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仰赖历史的厚积和市委、市政府及各级主管局的关怀,如皋建筑业迅猛发展,支柱产业地位、作用日益凸现,全行定同心合力抓改革,尽心竭力谋发展,全市建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如皋集体建筑队伍以“南通建筑劲旅”的雄姿、如皋铁军的美称南征北战,驰聘世界。2004年,全市实现施工产值81亿元,施工人数6万人,发放农民工

2、工资10亿元,2005年出征6万人,1~8月份完成施工产值53亿元,承建施工面积1590万M2(含劳务),其中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达427幢。已连续两次被江苏省政府评为“建筑之乡”。如皋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出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如皋建筑业历史悠久,素有“建筑之乡”美称。始建于公元591年的千年古刹定慧寺,明末清初才子冒辟疆与爱姬董小婉栖隐的水绘园,比南通夫子庙还早建20年的文庙大成殿,飞檐翘角,精雕细塑,造型别致,独具匠心。其出类拔萃的古代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如皋古代建筑匠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建国初期,我市境内有建筑工匠2万余人,主要谋生于南通市

3、境内及临近的盐城大丰等地,呈散兵游勇状四处揽活,有的则自由组合承接零星工程。随着全国各大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建筑业,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呵护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1979年成立如皋县基本建设局,建局伊始,即响亮提出“立足本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口号,也就是这一年,如皋建筑将士打起背包,登上北去的列车,拉开了支援新疆、大庆油田建设会战的序幕。通过20年的艰苦创业,现设立了20个驻外办事处,从业人员一直稳定在10万人左右,由设计、建筑施工、建材生产、水电暖通安装、室内外装饰、房地产开发经营及路桥、市政、古建园

4、林建筑等组成的多专业全方位拓展的大建筑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市现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87家,其中一级企业3家(目前已申报通过公示的一级企业4家),二级企业26家。2004年度南通六建集团完成产值超30亿元,江中集团超20亿元,14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6个规模区域市场超百万平方米,先后在太原、长春、北京、太原、上海、石家庄、苏州、无锡等地承建了一大批单体在10万M2以上的大体量高层建筑和标志性代表工程,如19万M2的太原国贸中心,18万M2的南通王府大厦。50米跨的辽河油田体育馆等,造价达14.6亿元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在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建筑业务的触角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5、,先后在关岛、前苏联、新加坡、阿联酋、科威特等国联营或独立承包工程,年劳务输出均在2000人以上,年完成境外营业额4000万美元以上。2000年和2003年,全市建筑业通过两次深化改革,退出公有资本2.5亿元,现有民营注册资本9.5亿元。新增民营注册资本2.38亿元。改制较好的企业,普遍开展了回头看,一轮改制遗留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近几年,每年全市建筑业装备投入均超2亿元,承接业务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培养和引进,全行业已拥有各类高、中、初级专业人才超过6000人。拥有一级项目经理150人,一级建造师28人,二级项目经理570人,三级680人,二级建造师上报314人,拥有高级职称

6、的208人,至2004年年底,全市已有18家施工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建筑企业素质显著提高。在名牌战略指引下,建筑施工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近五年,我市每年承建的高层超高层建筑部在120幢以上,创省优以上工程累计168项,其中鲁班奖9项(含参建)1人次同志荣获全国劳模称号,4人次获省劳模称号,6人次获得地市级劳模称号或“五一”劳动奖状称号,52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优秀项目经理,5人次获得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如皋铁军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在各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建筑战线的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勇当江苏建筑业跨越发展的先行者,建筑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取得了

7、一些成绩。总结如皋建筑业的改革发展进步,我们主要有六点体会。(一)全市联动,呵护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人口的15%以上,它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资本。众所周知,建筑业在人、财、物等方面遵循的是弹性组织原则,建筑业的发展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建筑业的关联度强,能带动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据权威部门测定,建筑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力系数为1.19,在33个国民经济部门划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