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

ID:37833157

大小:178.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第1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第2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第3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第4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史札记·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任士英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围绕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在中央朝廷与宫廷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中枢政局发生了重大动荡。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在位二十余年的皇太子李瑛被废黜,此后,皇储之位虚悬达一年零两个月,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六月宣布立忠王李亨为皇太子,而颇有竞争力而且呼声甚高的寿王李瑁却没能进入唐玄宗选择储君的视野。那么,唐玄宗在开元末年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何以取忠王而舍寿王?其实,学界早就注意到这一问题。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玄宗何以舍寿王瑁而立肃宗为皇太子,此为别一问题,非兹篇所能论

2、及也”,①乃一笔带过,没有正面做答。后来,他又从唐代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的角度重新提出这一难题,认为李亨“终能立为太子”,是因为武则天以降武氏政治势力到开元、天宝时犹未衰歇,其生母杨妃是武氏姻亲,对其出生有恩的张说也是武氏之党的缘故。②黄永年先生的研究认为陈寅恪先生的这一立论难以成立,并对武周以后的武氏政治势力的情况以及在开元天宝时是否仍然存在做了有针对性的剖析。③赵永东先生也撰文指出陈寅恪先生的立论“不足为训”,“即照(陈寅恪)这一逻辑,被立为皇太子的也应是寿王李瑁,因在亲族关系上,武惠妃较之杨妃距离武则天要更近得多;而且陈先生还把李林甫

3、算作武氏之党,而李林甫当权之日,张说早已去世多时,在李林甫这个最大的‘武氏之党’的拥戴下,玄宗自不应舍寿王而立忠王。”④对这一推论,笔者还可再做补充,如陈寅恪先生把开元时先后任将相的姚崇、宋、张说、张九龄等人皆视为“武氏之党”,而张九龄却是在武惠妃倾动太子李瑛时最坚决的反对者,当李亨被选立为太子时,张九龄已被斥出朝廷病死。李亨得立为太子,显然与张九龄等人是否为武氏之党无关。赵文认为唐玄宗在武惠妃死前之所以未册寿王为太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武惠妃的政治品行并不完全信任,存有疑虑;二是寿王与太子李瑛被废死有涉。这个观点无疑很有道理。不过,

4、若认为是唐玄宗对早已废死的王皇后的“追悔之念”抑制了确立寿王为皇太子的行动、认为李亨最终被选为继承人也是因为唐玄宗对王皇后的所谓“追悔之念”与王皇后对李亨的“抚养之恩”,⑤则解释未必恰切。细绎此事因果可以发现,继承人的选择不惟涉及朝廷宰相,也涉及后宫势力以及宰相与后宫力量的结合等,也就是说此事关涉当时中枢政局的若干内容。①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7页。②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并见《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③黄永年:《说李武政权》,《

5、文史探微》,中华书局,2000年,第220—242页;《开元天宝时所谓武氏政治势力的剖析》,《唐代史事考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第119—131页。④⑤赵永东:《唐玄宗立李亨为皇太子之因试析》,《南开学报》1992年第6期。·173·©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为此,笔者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玄宗何以舍寿王瑁而立肃宗为皇

6、太子”问题重加探讨。一李瑛被废之后,唐玄宗为选择继承人颇费了一番心思。据《旧唐书》卷10《肃宗纪》:“初,太子瑛得罪,上召李林甫议立储贰,时寿王瑁母武惠妃方承恩宠。林甫希旨,以瑁对。”时任中书令的李林甫在唐玄宗向他征求储君人选时,推荐寿王瑁是实情,但若说是“希旨”,并不是实录。唐玄宗在重新选择继承人时,从未向身边的人透露过个人意向。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以前,就连近侍宦官高力士也不清楚唐玄宗的真实想法。在这种形势下,李林甫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即使有讨好武惠妃的私心,也与他的中书令身份有关。不过,有人认为李林甫开始为巴结武惠妃作拥立寿王的台

7、柱,武惠妃死后“态度有所变化”,“狡猾的李林甫也就不必尽力保护寿王”,①与事实也并不相符。据《旧唐书》卷106《李林甫传》:“其冬,惠妃病,三庶人为祟而薨。储宫虚位,玄宗未定所立。林甫曰:‘寿王年已成长,储位攸宜’。”说明李林甫在武惠妃死后拥戴寿王的态度仍一如既往。按,武惠妃死于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显然,仅仅用巴结武惠妃来说明李林甫拥立寿王的政治态度还远远不够。另据记载:“李林甫以寿王母爱,希妃意陷太子、鄂光二王,皆废死。”②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当初皇太子李瑛被废,还是此后拥立寿王瑁,都说明此时出任中书令的李林甫与皇位继承问题颇有干系

8、。且不管李林甫的本意若何,仅此一端,就不能不使唐玄宗认真对待宰相与皇位继承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自开元以来,无论是对皇太子的政治权力还是对其政治生活的空间,唐玄宗都已经着手加以压缩与抑制。③他在废黜太子瑛之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