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ID:37689813

大小:25.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8

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_第1页
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_第2页
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_第3页
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_第4页
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并发症:窒息;吸入性肺炎;口腔粘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预防措施:1协且病人取得舒适卧位,头偏向一侧。2、擦拭用棉球不可过湿,擦拭前要拧干;3、操作前后要清点棉球个数;4、擦拭时夹紧棉球,每次只夹取一个棉球;5、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应询问有无假牙;对于昏迷病人,操作前检查牙齿有无松脱;6、昏迷病人禁忌漱口;7、操作过程动作要轻柔;操作时棉球要包紧止血钳,不要使止血钳直接与口腔粘膜接触;8、选择温度适宜漱口液;9、正确使用压舌板、开口器、不能使用蛮力;10、擦拭舌部和软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处理措

2、施:1、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求解除呼吸困难。2、发生口腔粘膜损伤或口腔溃疡应选择合适的漱口液,遵医嘱对症处理。3、若出现口腔或牙龈出血者,可采取局部止血治疗,有全身性疾病者,遵医嘱进行全身治疗。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法并发症:发热反应;急生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疼痛;预防措施:1、操作前,严格检查药物及各种用物有无破损、变质等,检查有效期;输液前严格检查输液器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2、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长期

3、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闪,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原则上避免在瘫痪的肢体上进宪静脉穿刺和补液。3、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4、严格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5、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后衣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处理措施:1、对于发热病反应轻的病人,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对于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3、对于严重发热反应的病人应停止输液,对症处理,并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发仍需要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输液体及输液器

4、、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4、发生肺水肿时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缓解缺氧症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5、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相应处理;6、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7、若发生液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立即拔针并重新穿刺,局部给予相应处理。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并发症:注射部位渗液、渗血;注射部位瘀斑、硬结;神经性损伤;感染

5、;预防措施:1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局部水肿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2、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处注射;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4正确先择注射部位,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5、严格无菌操作,清毒规范。处理措施:1、注射部位出现渗液、渗血立即给予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2、注射部位出现瘀斑、硬结,可根据情况热敷、理疗;3、注射药物过程中患者主诉注射部位麻木或放散痛,需立即停止注射,重新选择注射部位进行注射;4、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用2%利凡诺湿敷,出现全身感染,根据血培养及药

6、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并发症:出血;注射部位瘀斑、硬结;感染;预防措施:1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手法正确,避免刺伤血管;3、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处注射,交替更换注射部位,按压部位要准确;4、推药时,速度要慢,用力要均匀;5、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规范。处理措施: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2、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对形成瘀斑、硬结及

7、时给予局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4、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用1%利凡诺湿敷。经口、鼻腔吸痰法经口、鼻腔吸痰法并发症:低氧血症;呼吸道黏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12-14号吸痰管;婴儿多选用10号;新生选用6-8号,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号;2、吸痰前后酌情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3、调节墙壁负压吸引装置或电动吸引器的压力,一般为0.02-0.04

8、MPA;4、痰液粘调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经口腔吸痰尽量选用口咽通气道(8-10号),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需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5、吸痰动作应轻柔,特别是从鼻腔插入时,吸痰管前端应润滑,不要用力过猛,禁止带负压插入吸痰管,吸引时必须旋转吸痰管向外拉,严禁反复提插;6、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7、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