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ID:37504026

大小:872.50 KB

页数:134页

时间:2019-05-12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_第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1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与生产安全健康有关的内容包括: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放假的规定;关于用人单位在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劳动者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伤亡事故管理的规定等。2《中华人

2、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条,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管理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当然我国目前职业病防治的形势还非常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只要我们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就会实现生产安全健康(健康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达到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我国职业病情况:卫生部部长陈竺20

3、09年4月24日在我国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会上指出: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尘肺和职业中毒居高不下。截止2008年底,各类职业病累计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已死亡14万多例。近几年,平均每年新发现尘肺病1万多例,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据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病总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4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农民工已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5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

4、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①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②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③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7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化学危害因素(1)工业毒物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金属粉尘等。82、物理危害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2)电离辐射有x、a、β、r射线和中子流等。(3)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

5、、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4)噪声。(5)振动。93、生物危害因素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10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①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②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11③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④蒸汽:液

6、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⑤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12新修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和10种物理因素接触的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一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13常见部分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一氧化碳:30;氨:30;苯:40;甲醛:3;氯气:1;甲醇:50;汽

7、油:300;硫化氢:10;铅:0.05;二氧化硅:2;水泥粉尘:6;石棉粉尘:2;煤尘:10。14四、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152、消化道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