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ID:25624403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1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_第1页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_第2页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_第3页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_第4页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内容提要】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的主导地 位。本文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来思考视觉问题,从“看的方式”的变化去考察视觉观念 的历史,透过视觉文化从传统向当代形态的转变,剖析了构成“图像时代”之要素的视 觉文化的性质的功能,从而把握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视觉性更突出地是一个当代问题。所谓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 或“图像转向”这类说法,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然而,历史 地看,视觉文化又不是当代所独有的,可以说它古已有之。因此,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 来思考视

2、觉文化问题,就有必要考察视觉文化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转变,透过这一 转变,我们便可把握到当代视觉文化内在的“文化逻辑”。      视觉范式的转变  我以为,考察视觉文化的不同历史形态,就是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用伯格的话来说 ,就是所谓“看的方式”(ulationandSocialTheory(London:Sage,2001 ),p.85.)。  图像符号从相似性到自指性,一方面说明了图像本身超越了现实或真实的更多可能性 ,依赖于相似性原则,亦即依赖于实在世界本身的图像符号生产的种种束缚被彻底颠覆 了,这就改变了图像与世界的关系。另一方面,相

3、似性原则的衰落(并非消失)导致了图 像符号获得了某种自足性,这就导致了图像符号生产的“自身合法化”,进而形成了一 种图像符号的全新形态。正像福柯指出的那样:“词所要讲述的只是自身,词要做的只 是在自己的存在中闪烁”(注: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 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93页。)。而波德里亚则把这个转变称之为从“约束性符号” 向“解放性符号”的转变。      从重内容到重形式  从相似性到自指性,这个转变如果我们用一对传统美学的术语——内容和形式——来 描述,则可以看作是从内容主导型向形式主导型的图像符号的转变,或者

4、说,是从“看 什么”向“怎么看”的视觉范式的转变。  这个趋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有一个从重内容 向重形式的转变。关于这一转变,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有非常精辟的分析。他发现在传统 的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支配下,艺术必须服从于它的宗教伦理内容。在传统社会中, 艺术始终与宗教伦理处在一种紧张关系之中,这种紧张关系具体呈现为艺术的宗教内容 与其风格形式之间的紧张冲突上。韦伯写道:“一方面是宗教伦理的升华和追寻救赎, 另一方面是艺术内在逻辑的演变,两者倾向于构成某种不断加剧的紧张关系。种种救赎 的升华性宗教只是关注于和救赎有关

5、的事物和行为的意义而不是它们的形式。救赎宗教 把形式贬低为偶然之物,受支配的和游离于意义之外的东西”(注:H.H.GerthandCills,eds.,FromMaxills,eds.,FromMaxodernity,”NicholasMirzoeff,ed.,TheVisualCultureReader(London:Routledge,1998),pp.67-68.)。换言之,透视不仅仅 是画家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透视就是世界的空间秩序本身的表征,它揭示的 是一个理性的、中心化的和有序的欧几里得空间。尽管中国画中没有这样的焦点透视的 

6、理念,但在同样的层面上,散点透视本身也表明了中国画家对宇宙秩序的一种看法,只 不过眼睛对世界的位置不像西方绘画透视那样是固定的、单眼的,而是充满了游移变化 的视点而已。理性主义的视觉范式还可以通过本雅明的一个比较性的结论看出。在他看 来,绘画是提供了完整的形象,而电影则提供分解为许多部分的形象。如果我们超越绘 画和电影两种视觉样式来进一步审视这个结论,就会发现,其实这两种不同的视觉范式 正是传统的与现代的视觉范式的差异所在。囿于透视法的世界秩序观念,世界本身的完 整的,画家所看到的世界是完整的,他们所画出的世界本身也是完整的。所以在传统绘 画中画

7、面的完整性和空间的秩序性是一致的。但是,视觉范式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 绘画所发现的种种新的视觉观念,早已超越了这种固定的、有序的和完整的视觉范式。 比如,毕加索的作品《镜前少女》,画面少女的形象既有侧面像,又有正面像,两者合 成是决不可能在透视法的固定单眼视点中看到的;再比如,绘画本是表达静止的瞬间, 但在杜尚的《下楼的****》中,一个形体下楼的动作依次展开,变成了一个“动态过程 ”。艺术史家和视觉心理学家发现,自马奈以来的现代主义绘画,有一个不断颠覆传统 空间观念的趋向,破碎的、扭曲的空间代替了完整的、线性的欧几里得空间,呈现出某 种“非欧

8、空间”的特征。梵高的许多作品,就明显呈现出这一特征。在他的《卧室》一 画中,盛满了弯曲的线条和变形的空间。艺术家眼睛所反映出来的视觉范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