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

《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

ID:25245106

大小:59.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_第1页
《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_第2页
《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_第3页
《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_第4页
《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问名于申繻》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问名于申繻——《中国治安史参阅典籍》之7     公问名于申繻   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摘自《左传。桓公六年》参考译文:   (宋)桓公向申繻询问取名字的事。 

2、  申繻回答说:“取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像,有假,有类:用出生的某一种情况来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是义;用相类似的字眼来命名是像;假借各种事物的名称来命名是假;借用和父亲相关的字眼来命名是类。命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礼品名。(因为,)周朝人用避讳来奉事神明,名,在死了以后就要避讳。所以用国名命名,就会废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会改变某些官称;用山川命名就会改变这些山川的名字;用牲畜命名就会废除某些祭祀;用器物礼品命名就会废除某些礼仪。晋国因为僖公而废除司徒之官,

3、宋国因为武公而废除司空之官名,我国因为先君献公、武公而废除具山、敖山二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可以用来命名。   桓公说:“(既然如此),这孩子的出生,和我在同一个干支,给他命名叫同吧。” 点评:   要学习这一段经典,我们还需要学习另外一段经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

4、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引自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第十三[M],中华书局,2004年)  翻译成现代文是说:(弟子)子路问(孔)夫子:“卫国国君正等着你去帮他料理国家政务,你如果去了的话,打算先做什么?”孔夫子回答说:“首先肯定是要正名嘛!”子路惊诧莫名地问:“是这样的话,夫子你就太迂腐啦!正它干什么嘛!”孔子摇头叹息着责备说:“子路啊,你真没文化哦。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不懂得的东西,一般都只能空缺在原处而不敢乱说的!事物的概念不对,就不可能有正确、顺畅的表达;没有正确、顺畅的表达,也就不可

5、能作好什么事情;做不好事情,作为国家社会基本规则体系的礼乐制度也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遵行;礼乐制度不能得到普遍的遵行,法律惩处也就很难赏罚得当;赏罚不得当,老百姓可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君子要界定一个事物一定要能够正确表述出来,说出来的就要能够做得到。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点是可以随随便便糊弄的啊。”    一般而言,与“因名责实”比,“实至名归”是前提、是基础。但一个承担组织管理任务的“君子”,他不仅需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需要自己准确知道,而且还需要给别人说明白,否则就无法领导众人

6、做成想做的事,更不要说建设理想的社会。正是在这样的认识高度,孔夫子才把“正名”——界定事物——作为施政的前提。   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终生代表个人并普遍而深刻地影响人生活生产的姓名,她的命定,就更不应当马虎了名字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贵为国君的人系的贵子,也得去请教明白人。   读了这一段,在感佩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我们难道不感到有些脸红?——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快六十周年了,可是,我们至今没有出台一部哪怕最简要的姓名管理法律法规!一个王姓上亿人,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用“军、东、华、芳”等高

7、频字命名的同姓名者!就我这样一个自认为天底下最狂妄因而不应当有多少人敢用的姓名,竟然也有七八百人之多!   没有法律的地方,自然就没有自由,也自然就没有秩序。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们社会的经济领域里,很多法律已经两三次修订过了,但在社会管理范畴,却还有很多例如姓名管理这样非常重要的领域,还缺乏最起码的法律规范!   在这样的法治环境中,我们的警察同仁,真的能够实现依法管理、执法为民么?   负有立法责任的人大代表们,到处评说是非的法学家们,抓紧啊!努力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