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归化”?

“异化”?“归化”?

ID:2270441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异化”?“归化”?  _第1页
“异化”?“归化”?  _第2页
“异化”?“归化”?  _第3页
“异化”?“归化”?  _第4页
“异化”?“归化”?  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化”?“归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异化”?“归化”?  关键词:习语异化习语翻译文学语境  摘要:习语翻译一般分成两类:词典翻译和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习语的词典翻译往往是孤立静止的,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则必须服务于原作的“文学性”。英汉习语误译的原因主要在于: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认知语境,导致对同一文化意象的理解产生错位,以及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象不为他民族独特的认知语境中的接受对象所了解而致。    有个现象十分有趣:不管是“异化”论者还是“归化”论者,译“趁热打铁”,无不选“Strikeething)makesthefishd

2、ivedoething”的所指含义的英美人,恐怕万中无一了。对此种文化误读成因,乐黛云教授有过一番精辟剖析:“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文化时,首先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③笔者的一位美国同事,就把译文中的“Something”猜成了“雷电”和“飓风”,令人捧腹不已。  既然“沉鱼落雁”的字面意思会误导英语读者,那么文学翻译还有必要采用“异化”的手段吗?关于

3、这点,容后再议。事实上,就连汉语读者读到该习语,都不会有人傻帽儿到真的要去追寻《庄子·齐物论》中的原初意象。况且,“沉鱼落雁”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杜撰,谁又何曾见过?而成语的最大魅力,恰恰就在于它的模糊性、联想性和普遍适用性。“南柯一梦”谁曾识?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该习语的使用、诠释和借题发挥。  习语的翻译一般可分成两类:词典翻译和语用翻译。前者从介绍习语的完整性出发,往往需要兼顾本义与喻意;后者则在很多情况下抛开本义,直抵喻意,有时甚至还以不译为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谈论“异化”“归化”时,总爱举习语翻译

4、为例的原因所在:因为不同目的、不同范畴的东西搅和在一起时最容易各取所需,所谓“浑水摸鱼”。  为了把词典翻译和语用翻译区分开,下面我们只举语用翻译的例子,请看例句(黑体系笔者所加):  (1)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了。(《儒林外史》二十八回)  Yourgreatfamelongsincereachedmyearslikethunder.Iamashamedtodisplaymyinpetencebeforeaconnoisseurlikeyourself.(杨宪盖、戴乃迭译)  (2

5、)从来没见拜贴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话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理数!(《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I’veneverseenotherpeopleuseappellationslikethisingreetingcards.es,ityinpetencebeforeaconnoisseur”;“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也被归化成了“neitherfish,fleshnorfoonths.  译文A:牡蛎只在R月份里当令。(异化)  译文B:夏季牡蛎食不得。(归化)  显然,译文

6、A远比译文B贴近原文。但更让汉语读者明白其意的却是哪一个呢?坦率地说,没有学过英语的中国人面对译文A,大概除了瞎猜,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尽管原谚语在英美民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在交际语境和文学语境中,人们对习语的理解和使用总是以母语环境和母语文化为预设背景。而将它们译成外语后,原先的预设背景自然消失了,接受对象也随之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照搬原习语,首先就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当然,人类具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并且情感共通,也是不争的事实,所谓人类具有共性。但这只构成翻译可以“走直线”的一小部分,更大的

7、部分还得靠变通,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须知,“文学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研究”⑤。它不单单是一种叫做“异化”的或者类似的什么技巧。“对于文学翻译来讲,这一点十分重要,不然,很可能有这样一种译本,从字面上看,它已经逐字逐句译了过来,但仍然是一本模模糊糊的,甚至叫人看不懂的书。当一个小说译本,怎么读也进不了读者脑子里去的时候,那就多半表明了译者自己的不理解。人们碰到难读的文本,说是像看翻译作品一样,当然,语言欧化,表达不顺是一个因素,但更主要的却是译者没有进入情境,没有把握思想,没有真正的理解。因为有些译者的语言

8、水平尽管不容怀疑,但译出来的文字总像是隔了一层,进不了阅读者脑子。这是缺乏文学的表现。”⑥  所以我们可以说,翻译的文本是固化了的阅读,是读者接受的凝固形式。它已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translation或transference,而是渗透了译者对于文本中一切文化、艺术、历史等等所有人文内容的理解、接受和阐释。  2.文学语境中的习语翻译  本文作者曾对文学作品中的习语翻译和相同习语的词典翻译进行过详尽比较,发现在大多数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