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简史

美国文学简史

ID:22485796

大小:204.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20

美国文学简史_第1页
美国文学简史_第2页
美国文学简史_第3页
美国文学简史_第4页
美国文学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文学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T.S.艾略特、史蒂文斯、威廉斯小组成员:庞凯凯、高倩、李会会、刘欣欣、付伟伟T.S.Eliot(艾略特)简介1888年9月26日他生于St.Louis的一个书香世家,在HarvardUniversity接受了他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并于1915年移民英国,1927年获得公民身份。在哈佛大学期间,他受反浪漫主义的人类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的影响较大,并撰写了博士论文去研究F.H.Bradley的”表象和现实“。1908年后,他接触了法国的符号主义艺术,对其采用的幻象,潜意识及似是而非的语言 推崇,并把他们实践于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搬到英国后,他继续他的诗人生涯,并开始写评论,散文,

2、和戏剧,同时还再作编辑。1948年他获得了NobelPriz.英国和美国都声称艾略特是他们国家文化的一部份。写作风格在诗歌和文学评论上,作为一个诗人,ThomasStearnsEliot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不仅仅是靠写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对定义所谓的现代派的风格和趣味也有着莫大的帮助。他们摈弃了叙述性的方式及贵族式的维多里压风格,代之于精确聚焦而又让人惊奇的意象来表达,那种圆滑的充满诱惑而又有讽刺韵味的语言对美国现代诗歌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是直接正式的而是从思想和哲学的高度来影响的。他的作品中弥漫着一种寻求人生意义的味道;这种对意义的寻求使得他在1922年创作了形容现代

3、文化为一种荒原的著名作品:“TheWasteLand."在此诗中,他把各种意象进行了对比排列:过去的高贵和现代的腐烂,远期和近期的文明,并用圣经的,神话的以及佛教的幻象去呼唤一个复杂焦灼而又脆弱的现代灵魂。作为一战后表现文化危机的里程碑式的作品,Eliot在这首诗歌中采用的对精神的内视及在形式上的创新成为符号主义诗人们(是视觉艺术家和手工艺艺术家合而为一的人)的传统特征。主要作品《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空心人》《力士斯威尼》《四个四重奏》《传统与个人才能》《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年艾略特以一首《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揭露了现代知识

4、分子的精神荒原,从而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开篇巨著。普鲁弗洛克也成了现代人的代表,因为寂寞、孤独及无所作为带来的恐慌,他试图在男女感情上寻找精神寄托和安慰,并且决定去赴一名女子的约会,而这场约会,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因为现代人普鲁弗洛克的分裂人格和他自身的精神荒原让他失去了的“爱的能力”。他意识流一般的行动和戏剧般的独白却让我们看到一个庸碌无为、颓废的上流社会和一群附庸风雅、空虚的影子人物。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希望通过一场恋爱来改善他的生存状态,然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人类的声音”唤醒了他的美梦,使他“溺水而亡”。《荒原》《荒原》是艾略特最著名的一首长诗。他是把他献给ErzaPou

5、nd的,因为他帮他修改了手稿。在诗歌中,他用典的范围极广,从Shakespear,到但丁,波特莱尔,瓦格纳等。还引用了佛经,民歌以及许多人类学家的作品。在《荒原》中,他描写了处于精神和文化危机中的现代社会以及从现代社会中寻求到的支离破碎的经验和相对稳定的文化遗产的的冲突。从这方面说,《荒原》是一部寻求精神上的家园的诗歌,并使得艾略特斐声中外。说到《荒原》,就不能不说说其技术上的创新。断句的技巧让人感叹,并故意地运用了一些承转起合的段落和语言以期读者自己想象从而把这些话所隐含的意思构成一个整体的图画。在诗歌中,他摈弃了直来直去的写法,采用了突然的断句并在此加入一些完全迥异的场景的介绍或

6、者解释,可能是优美的描写突然转到一种酒吧式的交谈,可能是从爱丽莎白的古典突然转到当代的场景,也有可能是从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到了口语。这些帮助他表现了诗歌所要表现的文化的不完整性,使得他可以探讨符号主义或者幻象所承载的意义上的重担--吸引注意力到其本身,并昭示现代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意识。.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美国诗人。1879年10月2日,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市。大学时就读于哈佛,后在纽约法学院获法律学位。1904年取得律师资格后,在康涅狄格州就业于哈特福德意外事故保险公司,193

7、4年就任副总裁。1914年11月,《诗歌》杂志社的哈里特-门罗将史蒂文斯的四首诗刊登在战时特辑里,从此在法律和商务圈之外,史蒂文斯就开始有了另一个身分。他的第一本诗集《簧风琴》,在1923年出版,流露出英国浪漫主义和法国符号学派对他的影响,显示了他对审美哲学的倾向,还有一种完全原始的风格和感觉:异乎寻常、想入非非,浸透着印象主义绘画的色彩光亮。与其他现代诗人相比,史蒂文斯更为关注想像的转换能力。他在上下班的途中,或在晚上构思他的诗歌,史蒂文斯继续过着在办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